如意集团过去几年花费超过40亿美元收购的部分品牌虽然拥有悠久历史和极高的消费者认知度,但他们的业务表现远谈不上理想,很多还处于连续的亏损状态。对此,邱亚夫表示,“我们要给这些品牌五年左右的时间扭亏为盈。”
58年出生的邱亚夫,今年正好60岁。
虽然年逾花甲,但邱亚夫对时尚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过去几年,邱亚夫带领以毛纺厂起家的山东如意进入时尚行业,主导收购了一系列海外知名时尚品牌,成为近两年“国际时尚市场最活跃的中国买家”。目前,意大利、英国、法国、日本四大时尚之都的高端品牌,如意集团已收购了三分之一。
这些震惊全球时尚界的收购将如意集团抬入全球时尚与奢侈品集团前20(第16名),彭博更是直接将如意集团称为“中国版LVMH”。
然而,这些只是将所有收购来的数据累加的结果,最后能否整合达到这个高度,就要看如意集团的魄力了。
如意集团过去几年花费超过40亿美元收购的部分品牌虽然拥有悠久历史和极高的消费者认知度,但他们的业务表现远谈不上理想,很多还处于连续的亏损状态。对此,邱亚夫表示,“我们要给这些品牌五年左右的时间扭亏为盈。”
五年的时间邱亚夫能将收购来的品牌成功整合,将如意集团打造成真正的“中国版LVMH”吗?
陷入关店和持续亏损的利邦
11月27日,香港高级男装零售商利邦(00891.HK)被曝正广泛裁员。而山东如意于今年4月完成对利邦控股权的收购。
利邦为香港贸易巨头利丰集团旗下公司,利邦经营六个国际男士服装品牌:Altea、Cerruti 1881、Durban、Gieves & Hawkes、Intermezzo 及Kent & Curwen。
据香港《信报》援引消息称,如意集团今年4月完成对利邦控股权的收购后便开始着手重组业务,并从10月底起裁减利邦的香港雇员,营业、采购、行政和会计等多个部门都被波及,部分部门更削减近一半人手。内地业务近月也开始整合。
今年5月,利邦进行了人事调动,冯国经辞去董事会主席职位,由邱亚夫接任,同时,来自如意集团年仅46岁的孙卫婴成为利邦的新任CEO。
据利邦发布的2018半年报,上半年利邦总营收为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经营亏损为1.6亿港元,同比减少12.9%。
如意集团接手之后,利邦仍未止亏,但是如意还有四年的时间。
市值缩水90%的日本最大成衣运营商——收购八年多亏损
如意在2010年收购的日本成衣运营商Renown(瑞纳)也是处于亏损状态。
瑞纳前身为1902年在大阪设立的佐佐木商会。2009年时,瑞纳公司已连续四年亏损,2009财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7.3%,为1290亿日元,净亏损109亿日元。
其实瑞纳曾经是日本最大的成衣运营商,运营着日本及欧洲的30多个欧洲和日本品牌,包括著名的D‘URBAN(都本)、Anya Hindmarch(安雅-希德玛芝)、Simple Life(简单生活)等品牌。其中,尤以“D’URBAN”品牌为业内公认是“日本服装的雷克萨斯”,一直被称为日本No.1的西装品牌。
但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人口萎缩、消费疲软的大背景下,瑞纳经营状况逐年恶化。其不得通过不断的出售资产、楼宇、股权和转让品牌资产等方式来变现家当以维持生存,同时通过裁员、压缩投资和开支来减少支出。
到2009年,瑞纳的市值已经比高峰时期缩水90%。
2010年,山东如意以39.99亿日元(约合3.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日本瑞纳41.53%的股权,从而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瑞纳的股东希望这家老字号企业能够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重振旗鼓。
然而,事与愿违。
据日本放送协会(NHK)2012年拍摄的纪录片显示,由于管理层的各种矛盾及中日双方老板对市场战略的不同理解,各种计划都没有实现,双方的融合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010年,瑞纳实现1.29亿日元营收同比下降17.27%,2011年营收更是下降43.24%,至7325万日元。
直到近几年,瑞纳的营收依然在逐年下滑,净利润也时有亏损,没有进入一个正常的盈利状态。
如意集团收购日本瑞纳已有八年,这样的结果不算很成功。
成功的案例也有,比如如意集团在2016年收购的法国时尚集团SMCP。
最成功收购案例,上市套现2.6亿欧
2016年10月,山东如意斥资13亿欧元从美国私募巨头KKR手中收购了SMCP的控股权,SMCP旗下拥有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等轻奢时尚品牌。
也是在2016年,SMCP开通了Sandro、Maje的天猫官方旗舰店,此后Claudie Pierlot的天猫旗舰店也开出。另外,Sandro和Maje的中国官网也开放了电商业务。
2017年10月,SMCP成功登陆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创同期行业IPO最大规模,募集资金50亿元,大股东山东如意套现2.61亿欧元。目前,SMCP的市值徘徊在13亿欧元左右。
据SMCP发布的2018上半年财报,其销售额同比增长12.4%至4.93亿欧元,按不变汇率计增长15.5%。其中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2.9%至2.41亿欧元,按不变汇率计增长15.2%。
SMCP指出,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国大陆和香港市场,及其线上业务的增长。
早在被山东如意收购之时,SMCP便称,开发中国市场将成为SMCP集团未来的发展重心。集团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大,在2011至2020年期间,中国地区进入中产阶级家庭的数量将从3300万增至8500万,而这些消费者将成为集团的新目标客户。
2018上半财年,SMCP亚太销售额同比增长43.1%至1亿欧元。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市场的推动下,按不变汇率计,亚太地区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47.7%至4960万欧元。
SMCP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Lalonde早前预计,集团整体销售额在2019年进入10亿欧元俱乐部。
今年4月,Maje推出品牌日活动,一天便吸引470万用户浏览其天猫旗舰店。
在大股东山东如意的推动下,SMCP在中国市场将获得长足发展。而对SMCP的收购则成为如意集团最成功的收购案例之一。
百年Bally翻身难
然而同样是奢侈品牌的Bally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今年2月,JAB集团发布公告称,山东如意集团确定收购瑞士皮具品牌Bally。据悉收购价格为7亿美元。
Bally于1851年在瑞士Schonenwerd成立,主要生产销售奢侈皮鞋(乐福鞋、冬靴等)以及男女装和配饰(包括皮带、手袋和钱包)。该公司此前由美国私募基金TPG持有,在经历多年亏损后,在TPG的帮助下实现了扭亏为盈。2008年,JAB收购了Bally,后者当时的年销售额超过4.11亿美元。
此番交易,如意集团的竞争对手包括复星国际、七匹狼、赫美集团。虽然如意集团成功竞得Bally,但后者似乎并不像它一百多岁的年龄一样吸引人。
事实上,这个167岁的奢侈品牌想要恢复往日的荣光有一定难度。
自1976年Bally创始人Carl Franz Bally的后代将这个品牌出售给瑞士企业家Werner K. Rey,之后,短短四十年间,Bally已被五易其手。
1977年,Werner K. Rey将Bally出售给瑞士军事集团Oerlikon-Bührle,后者核心部门是航空和真空技术。
1999年,美国私募基金Texas Pacific Group(简称TPG)收购Bally,在TPG的帮助下,Bally 才建立起一个资本化奢侈品牌所需的基本架构,产品从鞋履扩展到成衣、配饰和手袋。
2004年,Bally恢复盈利,随后三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07年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2008年,TPG将Bally卖出套现,接盘者是JAB集团。
除了水平参差不齐的收购方,Bally存在的更严重的问题是频繁更换的设计师,而且这些设计师拥有迥异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不能突出Bally的定位,也使得Bally难以跻身主流奢侈品牌行列。
不知道接盘后的如意集团会怎样改造这个160多年历史的品牌,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全球轻奢时尚行业的领军企业
11月12日,邱亚夫受邀出席《纽约时报》年度时尚奢侈品峰会,并做开幕演讲。邱亚夫称,相信如意具备智能化制造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核心竞争优势,能描绘出智慧奢侈时尚的明天,也能让如意成为“全球轻奢时尚行业的领军企业”。
不知道邱亚夫的愿景什么时候可以达成。
如意的前身可追溯到1972年——即将步入知命之年。
期待下一个五年,真正“中国版LVMH”的诞生。
本文中出现的“山东如意”“如意集团”等均指邱亚夫主导下的如意系,非特指上市公司如意集团。山东如意邱亚夫的五年之约,中国版LVMH能否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