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佳节即将到来,各地棉花和棉籽加工业多处波澜不惊状态。以往棉市活跃年份,业内人士流传一句话“内地棉市看山东,棉籽加工看夏津”,可见山东棉市加工业对国内棉市影响之大。近两年随着市场不景气,山东地区再也没有往年“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但相比其它内地棉产区,山东不仅是大家观望的风向标,还是目前内地轧花厂和棉籽加工厂开工率相对较高地区。
一、棉市持续低迷 郑棉再创新低
本年度山东地区棉市经营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轧花厂断断续续加工成主流,整体开工率不高;二是皮棉行情长期处低迷状态,制约了棉市活跃度;三是籽棉购销拉锯,下游棉农仍有惜售心理,而轧花厂高价收购谨慎,观望者较多。
调查获悉,近日来皮棉行情一路下跌,期货也是步步回落,周二郑棉主力合约CF1901低位至14650元/吨,再创年度新低,且较8月31日最低位17370元/吨累计下跌2720元/吨,进一步拖累现货行情。由于是先收购后加工,在行情回落现状下,轧花厂盈利困难。只能断续加工,多数厂家选择批量加工订单,快进快出,尽量减少加工环节时间,造成本年度断断续续加工的现状。
植棉面积减少 棉农挺价惜售
籽棉收购情况也不乐观,尽管皮棉行情多处下跌状态,但籽棉降价收购却是困难重重。近两年籽棉价格和棉农收益均出现下降,山东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也是逐年减少,被称为“银都”的山东夏津地区已不复往日风采,山东嘉祥、菏泽地区原来的大片棉田陆续被其它经济作物代替,仅金乡地区因大蒜套种棉花,减产幅度相对较少,其它地区较往年面积减少率多达30-60%。
在如此背景下,棉农对手中存棉仍有挺价心理,且部分地区因7-8月份遭遇暴风雨灾害,棉花减产严重,山东东营部分受到减产的棉花种植大户目前仍捂棉观望。无奈轧花厂经营也困难重重,不仅皮棉行情不好,就连棉籽行情也是步步回落,轧花厂收购相对谨慎,籽棉收购价格未涨反降,部分厂家在没有订单前提下,宁肯停收歇业,也不愿亏损经营。轧花厂高价停收,棉农低价惜售,棉市在拉锯战中缓慢运行,严重影响了本年度棉市经营发展。
企业开机率低 棉价继续回落
本周,山东各地棉企开机率仍较一般,其中山东德州的夏津、武城地区开工企业不足十家,山东济宁金乡、嘉祥地区不足十家,山东菏泽巨野地区两家,山东滨州、东营、无棣地区不足十家,以上轧花厂多是订单加工,开工情况也是断断续续。
山东地区籽棉收购价格在3.30-3.48元/斤(38-40%、水分13%),较上周局部高位回落0.02元/斤,与9月初开秤价相比累计下跌0.25-0.30元/斤;三级皮棉主流出厂报价在14700-14800元/吨,较上周高位下跌100元/吨,与9月初出厂报价累计下跌900-1500元/吨。目前棉籽已持续下跌2月有余,轧花厂经营利润受限,按皮棉产出率36-40%、棉籽产出率55-57%、400型加工费300元/吨计算,账面亏损额在250元/吨左右。
经营亏损是制约轧花厂开工率的主要问题,中美贸易战也给棉市带来一定的利空。下游纱线因贸易出口受限等诸多问题,行情低位调整,郑棉期货主力CY1901合约周三在23755元/吨收盘,仍处低位调整中。1月份中美双方会谈,也会给市场带来一定波动,当前较高的皮棉工业库存和纺织厂需求疲软现状仍会持续,棉市压力有望延后。
二、油棉市场趋弱 经营趋于理性
目前油棉加工已成为业内人士口中的“夕阳产业”,“棉籽加工看夏津”虽已成为历史,但相对其它地区,山东仍是内地棉籽加工业的风向标,当地棉籽加工厂多是个人经营,加工能力多在100-200吨/日,企业经营思路灵活,资金周转快,在相对危机市场现状下能够规避一定风险。近两年山东嘉祥地区棉籽加工势头不输夏津地区,其加工量和加工时间均较长,部分厂家除了正常维修时间,基本做到了长年不停车。
调查获悉,目前山东夏津地区开工厂家不足7家,山东聊城地区3家,山东泰安地区1家,山东嘉祥地区不足5家,菏泽郓城地区1家。本周山东地区收购棉籽价格在1.00-1.05元/斤,新疆棉籽到厂价在1.04-1.09元/斤;棉油出厂报价在4420-4600元/吨;46%蛋白棉粕出厂价在2550-2580元/吨,中壳出厂价在390-950元/吨;棉短绒出厂报价较为混乱,质量一般棉短绒出厂价在3360-3600元/吨,稍好些在3700-3800元/吨,食品级出厂报价在4000-4300元/吨。
目前棉副产品出货不快,市场相对弱势。如按加工费200-240元/吨计算,山东油棉厂账面亏损额在65-150元/吨,制约其开工率。受中美贸易战暂缓利空因素影响,棉油、棉粕行情持续走弱,且持续下跌时间已两月有余,油棉厂经营谨慎,棉籽存量有限,多按需采购。
经过近几年市场大起大落的考验,山东油棉厂逐步适应了棉籽和棉副产品的运行轨迹,市场经营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是支撑当地加工业稳步发展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