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纺织网4月17日消息(记者 martin 报道):今日有消息称,亚马逊将退出中国。另有电商战略分析师透露,明天将宣布该消息,未来将保留部分业务,包括Kindle和全球跨境业务。对于此事,亚马逊中国方面尚未公开回应。
消息显示,今后亚马逊在中国仅保留两块业务:一是kindle,二是跨境贸易,其他业务将全部裁撤。换言之,亚马逊主营业务电商将退出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亚马逊1994年成立,1997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第一纺织网记者今天查阅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4月17日,亚马逊股价达到了1863美元,涨幅0.98%,以营业收入计,公司是全球第一的互联网零售以及云计算龙头,财报显示,2018年,亚马逊实现营业收入15525.80亿元,同比增长30.9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71.53亿元,同比增长232.11%。
从销售内容的角度,亚马逊销售一切能销售的产品,包括日常衣食住行的商品。同时,公司也销售音乐、食品、电子书等数字产内容。为了辅助销售数字内容,公司也开发了诸如Kindle、FireTV等硬件设备。2017年公司收购全食(WholeFoodsMarket)后,开始进行线下实体销售。面向开发者,亚马逊提供了Amazonalexa(亚马逊的人工智能助手)、AmazonAppstore(亚马逊设备的应用商店)、AmazonWebServices(简称AWS,亚马逊云)、AmazonDashServices(在设备上提供亚马逊Dash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强大的技术是亚马逊与对手竞争时最有力的武器。
而在方正证券分析师倪华看来,亚马逊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电商对传统商业的冲击史,回顾它的历史能帮公众很好的理解渠道格局的变迁;同时亚马逊也是“从优秀公司跨越到卓越公司”的案例之一,研究亚马逊的特征有助于公众挖掘真正穿越经济牛熊的公司。
亚马逊做线上图书起家,成立13年后的2007年,线下图书行业营收规模达到顶峰并开始下滑。1999年开始做3C电子品类,对线下两大3C连锁巨头产生巨大冲击,2009年(10年跨度)电器城破产,2010年(11年跨度)百思买达到营收顶峰并开始全渠道转型以对抗亚马逊。2002-2005年开始做服饰、运动、鞋等百货品类,2015年(10年左右跨度)梅西百货营收规模到达顶峰。每当亚马逊开始渗透一个品类的时候,往后数十年恰好是行业巨头面临巨大压力的时点。
•1994-1996:贝佐斯嗅到互联网的快速爆发,成立亚马逊,公司以网上书店的形象进入消费者视线,以便捷的网上购物体验(24小时在线、足不出户),快速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店”。1996年末,亚马逊网站上有超过250万种不同书籍,其中包括150万在版英文书籍,100万绝版书籍。亚马逊并不拥有大量库存,而是通过在线形式灵活对接订单。截至1997年3月,亚马逊累计销售超过3200万美金的书籍,服务超过34000名客户,遍布100个国家,网站的日点击量超过8万。
•1997-2002:电子消费品以及其他商品占比逐渐提高,国际业务逐步拓展。
•2003-2016:多媒体业务占比逐渐下降,引入第三方服务、Prime会员、AWS等高毛利服务类业务。
•2014至今:亚马逊的服务类业务占比持续提高,多元布局寻找下一个高增长点。
倪华认为,中国线上线下格局也极其类似,只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密度更高,基建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电商物流规模经济明显,更适合电商发展。因此中国电商增速更快,对线下的冲击更猛烈,冲击的时间周期更短。中国线下业态的顶峰时点分别是2012年的家电3C、百货,2015-16年的商超。
据Euromonitor统计,2018年全球互联网零售的规模达17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0%,除了2009年金融危机增速只有7%,2004-2018年其他年份基本保持在15%以上的增速。按Euromonitor统计数据来看,亚马逊占全球互联网零售的25%,阿里巴巴占15%,京东占12%,前三家占比达52%,比2017年提升5个百分点,全球互联网零售呈现高度集中的趋势。持续高增长的行业,龙头集中度又在不断提升。催生了亚马逊、阿里巴巴这样的超级公司。
据倪华介绍,2004年亚马逊计划进军中国市场,亚马逊发展较早,商品种类丰富、价格合理、信誉度和知名度较高,在仓储物流、运营经验方面享有优势。2004年亚马逊在中国B2C领域也鲜有竞争者。2003年阿里巴巴集团投资1亿人民币成立淘宝网,eBay以1.5亿美元收购易趣剩余67%股份完成对易趣的全盘并购,二者当时均专注于C2C,B2C领域主要有当当网和卓越网等。
当当网采用“亚马逊模式”,向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品类,当亚马逊希望通过并购本地电商打入中国市场时,当当网无疑是最为契合的。与当当网不同,卓越网走“精品打折”路线,提供较少商品品类,折扣在3-5折,并依靠庞大的出货量和供应商拿返点,即“精选品种、全场库存、快捷配送”的“卓越模式”,精选标准化产品、大批量采购并高折扣售出、在北上广三地实现对99%的用户24小时内送达,这种“小而精”的模式成本低、易走量,在发展初期更具优势。
亚马逊最初与当当网谈判,希望以1.5亿美元收购当当70%的股份,但李国庆夫妇的底线是出让20%-25%的股权,双方因为股权比例的分歧并未达成合作。亚马逊随后与卓越网接触,2004年年8月亚马逊以以7500万美元协议收购卓越网,该部分金额涉及约7,200万美元现金以及员工期权。收购完成后亚马逊开始在中国复制美国经验,重点投资仓储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6月,卓越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的库房正式投入使用,拥有2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使卓越网的客户电话接通率从30%提升至96%。IT系统的全面升级使卓越网导购系统有明显改善。然而占有优势的亚马逊中国(卓越)却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2007年原摩托罗拉亚太区副总裁王汉华出任卓越总裁,之后成为亚马逊中国区总裁,王汉华进入亚马逊中国(卓越亚马逊),亚马逊的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拣货员配有电瓶车和扫描枪,电瓶车的路线由电脑设计,当当的仓库内则是纯手工操作,产品按照销售频率从高至低由门口向仓库内摆放,但当当却因为为24小时两班快递比亚马逊24小时直接一次快递获得了半天的优势。
2007年,亚马逊完成对卓越网的系统改造,将卓越网更名为“卓越亚马逊”。2011年,卓越亚马逊再次更名为“亚马逊中国”。2009年亚马逊在中国互联网零售领域的市场份额为8.4%,2010年跌至3.7%。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商城”进入B2C领域,京东获得融资,本土电商促销节不断。2014年,阿里巴巴和京东赴美上市,当年二者在中国电商的市占率分别达到46.3%和14.4%,而亚马逊仅有1.4%,可以说亚马逊在中国市场做的并不成功。
倪华认为,亚马逊在中国遭遇挫折的原因在于:
(1)、亚马逊在中国市场本土化不够充分,路径依赖桎梏发展。
1)、“合理库存”未充分考虑本土实际情况。。2008年,王汉华和团队以很好的价格拿到了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包销资格,但亚马逊总部认为该产品不需要那么多库存,最终取消了该合作,以至于当该产品大卖时,亚马逊甚至还需要从当当网采购。
2)、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其丧失大批供应商。亚马逊将“差评率低于1%”和“24小时未回复低于3次”作为供应商的考核标准,系统检测到未达标会自动关闭店铺,人工无法修改,而中国本土的电商则设置扣分、罚款和暂时关闭等多级审查制度和申诉渠道保持系统的灵活性,从而吸引了更多供应商。
3)、忽视中美消费群体差异,未能有效吸引中国消费者。亚马逊开发的推荐引擎希望给制造“惊喜和发现”,目的是“通过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重在让消费者发现更多感兴趣但还不了解的商品,促销打折信息针对会员发放,而中国的线上消费者多由线下转化,仍不能摆脱“百货”的购物习惯,希望能直观看到打折促销的信息。中国的消费者也较难适应信用卡的支付方式和邮件的沟通方式。
(2)、亚马逊总部未能给予中国充分授权。中国区总裁王汉华仅有销售方面的权限,虽然为亚马逊中国(卓越亚马逊)引入亚马逊先进的仓储和物流网络,但中国市场的物流和运营事项需要由亚马逊总部决定,王汉华甚至不能决定更改市场营销预算和产品包装。
2018年亚马逊在中国互联网零售领域的市场份额仅为1.1%,而中国的本土电商不断崛起,2018年阿里巴巴市占率达到41%,京东则从2013年的12.9%上升至现在的34.2%。同样的,公众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亚马逊中国的失败。为什么在美国亚马逊模式行业第一,而中国则是阿里最大、京东、拼多多各有市场?亚马逊模式的特点是自建物流体系,服务贵但体验好,美国的收入水平较高,对“好服务价格贵”接受程度更高,而中国13亿人口收入分布严重不均,“京东模式”可以覆盖高端客群,对三四五线甚至农村居民则较难覆盖。这就是中国的消费分层,往后看,中国电商物流的竞争格局也略有差异,美国亚马逊占有电商50%以上份额,电商物流环节控制的规模行业第一,而中国是阿里控制着60-70%的物流信息。理论上来看,样本越大,一个方程的最优解越好。所以边际上来看阿里物流体系的效率还在提升,京东则需要通过体外融资的方式加杠杆来构建重资产物流的壁垒。
倪华表示,亚马逊中国面对目前中国的竞争格局应该发挥国际优势,发展跨境电商,而亚马逊在跨境电商业务方面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国际站点、丰富的品牌合作关系以及庞大的跨境物流体系,2015年亚马逊在全球已经建立14大站点,全球运营中心超过100个。2019M1亚马逊海外购已经可以实现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的站点对接,同时也提供保税仓选项。
而此间则有媒体报道,网易考拉将合并亚马逊中国海外购业务,双方或采取换股方式。据悉,网易和亚马逊正在推进有关中国电商业务的重大重组,网易考拉将合并亚马逊中国海外购业务,该谈判历时数月,由网易考拉主动发起并推进,双方或采取换股方式。该交易于2018年年底签约,但进展并不顺利。知情者称,“双方谈判期间都提了一些条件,经历了商业谈判中能出现的所有困难”,这缘于亚马逊是一家强势的大公司,而非一个纯买方或者纯卖方的直接买卖。
截止目前,亚马逊和网易方面均回复“不予置评”。(第一纺织网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