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国际现货市场成交平淡,穆斯林节日前的需求低迷,而贸易战的长期性也令人担忧,各国纺织厂的采购都很谨慎,尤其是中国和越南的进口企业基本都退市观望。
此外,最近几周棉价暴跌也可能使前期签订的高价合同难以执行,许多地区都有合同重新谈判和潜在的违约的情况。印度市场相对活跃,是唯一的例外。
总体来看,中美贸易战升级给中国纺织供应链带来很大困扰。由于市场前景很不确定,零售商、服装厂、织厂和纱厂都在努力消化成品库存,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纱厂为消化库存被迫下调报价,本周纱线价格继续下跌,20-30支纱降幅最大。一个月内,中国纱线价格下跌近7%,40支精梳纱跌幅近5%。
不仅如此,许多纺织厂都持有大量高价棉花库存,经营出现亏损,又有高价的远期合同没有安排装运,银行也开始收紧对纺织企业的贷款。棉价暴跌已经让纺织厂仅采购原料一项就蒙受了10美分/磅的损失,重新谈判和延迟装运绝不仅仅是美棉,其他品种也一样。
越南纺织厂有70-80%是中国企业,大部分纱线出口到中国进行加工,因此,只要企业是一体化生产,就会直面中美贸易战的冲击,导致越南纱线的流向发生变化。
孟加拉国的情况在恶化,由于纱线销售缓慢导致库存上升,买方迟开信用证和延期装运的越来越突出。近期合同重新谈判和违约情况增多。
印尼纺织厂,包括土耳其、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国家的纺织厂都在开斋节前减少采购活动,开斋节将在6月10日结束,印尼多数纺织厂节日期间停工,本周没有补库需求。有消息称印尼的情况比孟加拉国和中国要好一些,具体要看节日期间的价格走势,纺织厂可能在节日过后立即补库。
从长期看,澳棉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销售可能会扩大,挤占中国的份额,短期的形势也不错,印巴新棉上市前棉花供应不足,对澳棉的需求比较乐观,6-7月SM 1-5/32和以上等级的销售向好,印度40-60支厂家对长绒棉和陆地棉的需求看好,目前全球范围内高等级棉供应都比较紧张,因此后期澳棉基差有可能继续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