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高唐,银夏津”,这是鲁西北老百姓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之所以称之为“银夏津”,源于夏津县是优质棉产区,无论植棉面积,还是棉纺产业,均独霸鲁西北。而作为夏津县纺织大镇,宋楼镇纺织产业总产能占全县的半壁江山。
宋楼镇因“棉”闻名,多年前,仅几万人的乡镇集聚了近百家涉棉企业,如今,宋楼镇正以新旧动能转换谋求新变化,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依旧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宋楼镇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布局新兴产业释放新动能,实现从传统棉纺织产业“制造”向“智造”的大踏步迈进。“要制胜未来,除了使传统产业植入创新基因,还要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才能打造经济提质增效的升级版。”关于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宋楼镇党委书记曲传增这样表示。
优化产业释放新动能
在宋楼镇的经济沃土中,曾经生长着近30家棉纺织企业。随着同质化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上涨,宋楼镇纺织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部分门槛较低的纺织企业还深陷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泥淖,出现减产甚至停产。
因此,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宋楼镇面临的第一道考题。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宋楼镇以市场为取向、以优化存量企业为两大突破口,使经济发展释放出新活力。
为彻底改变纺织产业“小散乱”现状、推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宋楼镇投资建设了智慧纺织产业园区,对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培植壮大,将与园区发展不协调的企业引导搬迁,全力打造纳税过千万产业集群,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步入“快车道”。
如今,宋楼棉纺企业从当初的近30家整合为16家,数量减少了近一半,但产能不降反升,从20万纱锭发展到30万纱锭,数字还在增长中。
当地的夏津县天润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配备国内外新型纺纱设备,据公司总经理田文华介绍,公司目前使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紧密纺棉纱设备,一台机器有1080个纱锭,车长40多米,可实现全自动集体落纱,节省人工2/3,效率是传统同类纺纱设备的3.8倍。
“在夏津,但凡是活下来的企业,设备档次都在提升,产品结构也都在调整。过去我们只做5~10种产品,现在不得不做10~20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田文华表示,天润纺织企业从2500纱锭起家, 兼并了数家倒闭的小企业,如今拥有15万纱锭。
压缩近半棉纺企业,产能不降反增,从量到质的转变,这是宋楼镇棉纺织企业提档升级、结构优化最真实的写照。“由多到精,从量到质,是努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主要目标。跳出传统圈子,无疑将带动经济发展由‘传统制造’向‘创新驱动’跨越。”宋楼镇镇长刘书峰认为,新形势下,宋楼镇不断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为传统产业植入创新基因。
盘活存量走上新路子
2018年,宋楼镇在招商引资方面发力。“只有大项目落地,才能真正对财源建设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曲传增这样认为。
针对大企业多、大项目多的实际,宋楼镇政府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加大闲置、空闲、低效利用土地清理整治力度,把项目建设和企业重塑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2017年,该镇成功盘活“僵尸”企业9家,土地240亩,新建厂房6万平方米。 2018年对6家“僵尸”企业重塑包装、筑巢发展,盘活再利用土地180亩。
盘活存量,释放了新的活力。目前,夏津瑞生纺织公司、夏津县新时棉业有限公司、夏津县润通纺织有限公司3家企业分别投资1.5亿元新上5万纱锭项目;夏津县兴时棉业有限公投资8000万元盘活“僵尸”企业祥盛油脂和一处棉花加工厂,新上3万纱锭项目。这4个扩建重点企业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2.6万吨高品质棉纱,届时宋楼镇纺纱规模将突破50万纱锭。
曲传增表示,宋楼镇瞄准棉纺织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16家棉纺织规模企业全部采用世界及国内先进设备,在总体做大现有企业、单个做强骨干企业基础上,提高“沉睡资源”精细化管理,将项目建设与企业重塑有机结合,继续帮助“沉睡企业”重新焕发生命活力,快速实现投产,将新旧动能转换形势下“盘活存量”这条特色新路子走宽、走远、走深,创建棉纺织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