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整个纺织产业链状态低迷,市场悲观心理加剧。但是,市场关于棉花资源是否触底,存在两种不同认识,由此引发纺企对纱线报价的分歧增大。
棉花价格是否触底,市场存在两种认识:
一、认为已触底。截止8月13日,郑棉主力CF1909合约收盘12255元/吨,涨60元/吨。尤其本周以来,郑棉一直低位区间横盘整理,短期难以大涨或大跌。 另外,市场利空似乎已出尽。其一,美国加税已对全部输美产品加税;其二,截止目前,新疆棉现货成本倒挂1500元/吨左右,继续下跌难有空间。尤其13日,有消息称美国推迟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且中国将立刻大手笔采购美国农产品,以保证9月份谈判顺利进行,双方谈判牵头人就9月份磋商进行通话。受以上利好消息刺激,ICE期货大幅反弹,12月合约逼近60美分,收于近七个交易日高点。 由此,不少乐观人士认为目前棉花已经触底。后期走势或将迎来反弹格局。
二、认为棉花触底仍未结束。理由有二: 一是美国经济衰退并向全球蔓延的趋势。数据显示,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上升到了22.57万亿美元,已经处于失控之中,这个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2018全年的GDP总额。 二是供需矛盾较大。据中国棉花协会物流分会调查数据,7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库存总量约288.81万吨,较上月减少45.11万吨,但较2017、2018年度同期增长超100万吨。从近日一些机构分析来看,2018/19年度国内棉花消费较上年度下降或超过100万吨。
因此,整个棉纺织原料市场在两种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左右摇摆,造成棉纺织企业经营态度和方式的不同。 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山东、河北、河南等北方市场纺织厂继续下调纱线价格,以低价去库存为主。截止14日,山东某厂21S高配环锭纺针织用纯棉纱报20900元/吨,32S高配环锭纺针织用纯棉纱当前报价为22300元/吨,与上周价格相比跌300元/吨。 不少企业反馈,由于订单不理想,下游货款回笼缓慢,企来一方面给工人放假避暑,另一方面加紧去库存。 另据安徽部分纺企介绍,当地多数小型纺织厂采取限产的方式规避风险,部分厂家原本是“三班倒”,现在取消了中班;有的小厂还间隔放几天假来缓解压力。
第二,而部分企业仍在“开疆拓土”。 据市场反馈,在江苏、浙江等地有部分贸易商开发新品种,做出了营业额同比30%的增长;有坯布厂日产6万米,却依旧产销平衡,库存低位。仔细对比研究这些不同表现的企业,就会发现他们一贯的企业经营模式就决定了他们今天不同的结果。 1、趁原料低价,顺势拿货,拉低成本。在不少企业对棉花原料踌躇的时候,不少有经验的厂商却在悄悄低价拿货; 2、差异化生产,多种经营,延伸产业链等等,多种方式经营,并引进先进技术,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不二法宝。
综上,淡季就是一把筛子,将那些在旺季忙着“数钱”而放松懈怠的企业挑选出,并且踢出局。而那些常怀忧患意识的企业,即使现在受挫那也是暂时的,当市场洗牌完成,将是一个全新的牌面、一个完整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