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7月6日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战以来,想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印度棉花企业、国际棉商显然打错了算盘(CAB、CCI等先后表示印度棉对中国出口将爆发式增长,完全抢占美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倒是不声不响,不爱张扬的巴西棉对中国出口突然发力,不仅对美棉、印度棉实现了弯道超车,而且差距越甩越开。
据海关统计,2018/19年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77.32万吨,同比增长73.48%(其中2019年1-6月累计进口棉花117.88万吨,同比增长73.61%),但美棉进口量占比从2017/18年度的39%下降至13%(上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量137万吨,其中美棉进口量54万吨),而巴西棉的份额从6%大幅上升至33%。从一些国际棉企反馈来看,受巴西棉品质提升、产量增长、价格优势显现的影响,印度、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纱厂对巴棉的关注度、采购热情也在升温。
据巴西商品供应公司(CONAB)的最新预测显示,2018/19年度巴西棉花产量266.5万吨,较上次预测下调0.41%,同比仍增长32.9%,虽然而近日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和巴伊亚州的湿冷天气使棉花加工随之推后,2018/19年度新棉上市、装运、交货有所推迟,但不改变本年度巴西棉产量增、品质增、出口增的格局。大部分巴西轧花厂、棉花贸易商可谓踌躇满志、枕戈待旦,对中国出口增长信心爆棚。那么有哪些因素将继续制约、影响巴西棉出口、影响其提升全球竞争力呢?笔者归纳如下三点:
其一、巴西棉运输、仓储能力不足及船运偏弱严重制约棉花出口。2019年3月份以后,巴西棉出口突然主动“刹车”,将主导权拱手让给印度棉的一个关键原因是由于运输、交货能力差大部分贸易商只能暂时减缓甚至停止接单,集中解决前期合同的装船、履约问题,从而将大好的销售时机白白丧失(截至8月中旬,中国各港口等售的巴西棉数量仍较大);因此解决2018/19年巴西棉按期装船、交货是出口量爆发的关键;
其二、销售、操作巴西棉出口的主体是国际大型棉花贸易企业,而巴西轧花厂、棉企直接出口则寥寥,不利于终端棉纱厂与卖方直面“接轨”。从调查来看,近几年巴西棉花出口资源主要掌握在几家大型棉商手中,纺企绕开中间环节、直接从产地采购困难较多;希望,巴西农业合作社、农场主、棉花企业能直接在部分棉花消费国设办事处、分公司等机构,加强“点对点”合作;
其三、受种植成本、棉价预期偏强等因素推动,巴西棉总是呈“前高企,后低走”趋势,不利于买方询价和接受。从统计来看,2016/17、2017/18年度巴西棉上市初期,籽棉收购价偏高、农民惜售、轧花厂挺价等导致SM、M级皮棉报价向EMOT/MOT靠拢甚至阶段性高于美棉,高于S-6 1-5/32报价3-5美分/磅,从而严重的制约的纺企下单;但2月份以后,供给量大增、加工厂甩货等又导致巴西棉价快速下跌,贴近或低于印度棉、西非棉,一是已签约的高价合同执行或多或少遇到麻烦;二是贸易商操作上“前松后紧”,拉长巴西棉销售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