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经过三年试点和两年深化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有效激发了新疆棉花生产优势,棉花行业自我更新、企业优胜劣汰,改革观念日益强化,市场机会深度挖掘,交易模式不断创新,产业链融合日益加深,有效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进步和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通过五年来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实施,已经基本构建起“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新疆棉花产业良性发展体制机制。新疆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而且成为重要的棉纺织生产基地,有力的推动了国内棉花产业的整体经营,也对全球棉花市场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关于新形势下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路径,我想借助这次机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共同交流。
一要立足新疆、面向国内、放眼全球,具备全球化思维模式和理念。棉花是全球化商品。两千多年前,棉花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新时期,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棉花产业定将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新疆有61个县市区和110个团场种植棉花,全疆有一半农户从事棉花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来自棉花。棉花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新疆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市场化改革以来,国内外市场联动日益增强,尤其是2018年以来,国内市场受国际形势影响愈发剧烈,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服装加征关税,给国内棉花产业经营带来重大挑战,对此,包括新疆在内的棉花产业要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尊重市场规律,用全球化眼光来统筹企业生产经营,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要加强预判,稳健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2018年以来,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危险。从棉花行业看,国内市场风起云涌,各种因素交织发生作用,相互影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由此给企业经营带来的经营性风险层出不穷,行业运行系统性风险有所积聚。棉花产业的上下游企业要防范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可能产生的过快、过度市场反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不良资产率,加强信息引导和风险预警,强化内部管控,及时处置风险事件,通过多种手段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三是要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协同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棉花产业的融合发展,应围绕转变棉业增长方式,以提高棉花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整合生产、加工、经营资源,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推进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协同发展。在生产环节,围绕“谁来种棉”“怎么种棉”的问题,发挥科研机构、棉农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植棉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在流通环节,要着重化解过剩产能,围绕提高棉花加工质量、提高流通效率,加快建立高效畅通的棉花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在消费环节,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销定产、按需定质”,加强与纺织企业的深度合作。
四要坚定信心,加强合作,促进棉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中国棉花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更为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多、更大。究其原因,既有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因素,也有棉花行业自身的问题。但我们对棉花和纺织产业发展的信心不能降低。宏观来看,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同时,中国棉业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有相对成熟的销售渠道。尤其是通过近几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储备棉去库存及常态化轮换机制建立,行业稳定运行的宏观环境基本建立,产业竞争力得到恢复和提高。最重要的是,我国有14亿人口,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持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为我国包括棉花产业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多年以来,棉花产业一直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传统优势领域,供销合作社棉花企业始终服务于国家棉花宏观调控大局,在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棉农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供销合作社正在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推动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推进社有企业并购重组与协同发展,在棉花等重要涉农领域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引领全行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新形势孕育新机遇,新机遇蕴含新挑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是三年深化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收官之年,也是为未来新疆棉花产业政策定调的关键一年。让我们振奋精神、直面困难,扎扎实实修炼内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努力探索和适应新形势下的生存之道,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中国棉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