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查来看,10月份青岛、张家港、上海等港口2019年度巴西棉的到港、入库量逐渐上升,以SM 1-5/32、M 1-5/32、SM 1-1/8等中高品质棉花为主(强力28-29GPT,马值G5),导致港口保税、已清关2018年度巴西报价、销售的压力持续增大;而随印度北部棉区籽棉采摘、收购、加工展开,轧花厂、出口商、国际棉商及中国进口企业12/1月船期印度棉S-6、J34、MCU5报价明显增多;几家贸易商已开始在青岛、张家港等保税区预订仓库,印度新棉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但与部分棉花贸易商“紧锣密鼓、干劲十足”不同的是,国内棉纺织企业、中小棉商似乎积极性不太高,观望情绪占主导,对12/1月船期印度棉不冷不热,笔者归纳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S-6主产区古吉拉特邦遭遇持续降雨(9月19日至25日古吉拉特邦的降雨量比正常水平偏多29%),而且减弱迹象不明显,因此不仅S-6采摘、上市、加工及运输交货期大面积推迟(或延迟大约40-45天),而且皮棉品质、等级、装船进度能否达到采购商要求都是未知数,一旦放实单,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是MSP保护,印度棉价与国际市场相比仍将高位运行,S-6、J34等出口报价竞争力不足。据了解,CCI计划收购2019/20年度棉花170万吨,对农民利益、植棉积极性的保护作用显而易见,但与美棉EMOT/MOT、巴西棉、西非棉等报价“倒挂”(CNF)也使印度棉处于“物不美,价不廉”的尴尬状态;
三是降雨导致印度前期加工、装运的皮棉不仅回潮大,而且品质、可纺性不高。CCI负责人表示,CCI的收购水分标准8-12%,由于持续降水导致目前上市的新棉水分太高(超过15%甚至20%),因此目前的收购数量很少;
一些出口企业、国际棉商也建议采购方推迟2019/20年度印度棉采购或延期装运,降低交货、价格等风险。另外,目前ICE主力合约在60-6美分/磅盘整,出口方担心一旦棉花大幅上涨印度棉农、轧花厂不肯交货,合同面临执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