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东、江浙等地的棉纱贸易商反馈,3月上旬以来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产地棉纱外盘报价继续阴跌不止,询价、成交“倒春寒”的迹象明显,特别是印度棉纱受卢比对美元大幅贬值、印度国内棉纱消费低迷不振及进口棉花报价大幅下跌导致纱厂成本下滑等因素影响,FOB、CNF报价下调略大。虽然近一周多来,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跌破62美分/磅,逼近60美分/磅关口、进口“期货纱”报价“一降再降”、国内下游织造、服装及外贸公司复工复产进度不断提速,但贸易商签约4/5/6月船期外纱仍有些犹豫不决、谨小慎微,仅C20S-C32S高配包漂棉纱需求阶段性回暖(含针织、喷气或剑杆用纱),12/1月份出货较好的OE纱、8S-16S赛络纺纱则“量价”双降。
为什么中国织布厂、贸易商对签订“期货纱”的兴趣不高呢?业内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100多个国家爆发,我国纺服出口继中美贸易战后再遭一轮“大考”,看空、担忧气氛比较浓。某上海外贸公司表示,2月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客户先是减了40%-50%订单数量,而后通知未取消订单暂缓发货,因为店铺都已关门,何时发货等通知;
二是织造、印染等下游企业虽然复工率比较高(尤其江浙、山东等沿海地区),但复产比例却普遍偏低,而且2月中旬以来主要以完成春节前订单为主,新接订单比较少,中长期来单更寥寥无几;
三是OPEC+扩大减产谈判破裂及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不确定大幅增加,全球棉花、棉纱等消费需求面临较大萎缩,ICE存跌破60美分/磅甚至58.84美分/磅前低的风险,采购商担心抄的不是纱价底部而是腰部甚至肩部,因此宁肯观望、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