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在海外的加剧,多国采取了封城、限制出行等措施,纺织服装消费受到极大遏制。3月上旬开始,欧美大批服装店停止对外营业,几乎所有服装公司、服饰为主的百货公司、服装电商公司的股价遭遇腰斩,大量公司的股价跌破净资产。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尽管国内的生产已基本恢复,但下游需求急转而下,已经出现不少出口订单被毁约的情况,这让我国的纺织和出口企业纷纷呼喊“伤不起”。
1、原料采购叫停
3月以来,不论是棉花还是化纤,均出现罕见大跌。由于石油大跌,化纤、粘胶原料早于棉花开始了大跌之路。江浙地区1.4D直纺涤纶短纤报价已跌破6000元/吨,主流报5900元/吨,个别低至5800元/吨附近,鲜见6000元/吨以上交易。3月份以来,涤纶短纤累计下跌近1400元/吨。粘胶短纤相对跌幅较小,目前粘胶短纤中商报价在9200元/吨一线,相比前一周跌500元/吨,3月以来累计跌近1000元/吨。而棉花方面,3月9日以来,郑棉已3次跌停板,低点已破10000元/吨大关,短短20余天累计下跌近3000元/吨。近两日虽然有所反弹,但后市如何走向尚没有明确预期。
暴跌之下,纺织厂的原料库存形成较大的隐形亏损,目前,多数厂家已然叫停原料采购,何时启动将视市场情况而定,这对棉商的打击也相当严重。
2、订单缺失,纺企两难
目前,纺织服装出口订单受到冲击,内需也尚未恢复,下游纺织企业新订单严重匮乏,且短期内难有改观,令纺织企业经营压力巨大。据纺织厂的说法,不少企业不得不将出口转内销,导致今年的市场蛋糕比去年明显变小了,大家的竞争压力更大。一些纱厂为去库存出现大幅让利抛售,但是希望现金结算降低风险。尽管如此,但当下坯布、面料的外单正在迎来退单、毁约潮,根本没有余力采购上游纱线原料,纱厂的库存依然在累积。如果继续生产任凭库存累积,企业将更承受成本之重。如果停工,企业也将承受较大的停工损失。因而进退维谷,一些开工率高的企业都有缓慢降低开工率的计划。如果市场持续没有起色,恐怕会有一批企业难逃破产厄运。据反映,当前由于现金流断裂,已经有小厂老板消失,或者只肯用设备抵账。
3、进口纱库存高企 出货冷清
据一些进口纱贸易商反映,当前进口纱库存高企,接近历史记录。青岛港进口纱库存中转量一般是1-2万吨,而现在约有4-6万吨,其它如兰溪等也出现暴库。三四月份是传统的纺织旺季,贸易商大多订货在节后到岗,然而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使得手中的货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贸易商全线亏损,亏损幅度少则1000元/吨,多则2000元/吨。在此情况下,也出现了不少买方违约情况,或者要求卖方不要发货,印度的“封国令”对他们来说正是时候。
印度从3月25日开始封国21天,大部分港口都停止了发货,只有个别港口需申请后才能发运。但由于几乎没需求,港口也很冷清。印度政府已经号召企业放假,但并没有强制停工。但由于下游需求停滞,从上周开始印度有不少工厂陆续放假,当前开工率不到一半,后续可能更低。
总之,今年注定对整个产业链都是一场大考,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说的,今年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是活下来。随着国内生产的逐渐回归正常,内需的好转是肯定的,近两日棉花期货的反弹,也让我们看到了市场的一丝起色。相信疫情总会过去,风雨过后会有彩虹,任何危机都是危中有机,也许经过这场大动荡后,活下来的企业以后能在市场上站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