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降,但就业压力不容忽视。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招聘用工需求下降,一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恢复较慢,吸纳就业受到一定影响。”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经济数据。
5月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工业、服务业实现增长,投资、消费数据降幅继续收窄。
继4月工业增速转正后,5月服务业生产增速由负转正。内需消费在不断恢复,5月汽车消费正增长,居住类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投资项目加快开工,稳投资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前5月房地产投资大致追平去年水平,基建投资降幅大幅收窄。
不过,境外疫情继续扩散,世界经贸严重萎缩。国内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二季度以来,生产需求持续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主要指标与一季度相比明显改善。二季度经济恢复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临困难挑战,经济增长能否转正还要看6月份经济恢复情况如何。
投资、消费加快恢复
5月工业、服务业实现增长。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比4月加快0.5个百分点。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较4月增速回升5.5个百分点。
受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拖累,服务业生产增速直到5月份才转正。5月信息、房地产、金融业生产服务指数同比增长12.9%、7.1%、5.2%,带动作用明显。受疫情拖累较明显的行业,比如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恢复势头明显。
如此一来,5月份生产端恢复正增长。相较之下,需求端恢复进度较慢,像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
不过,在各地发放消费券、补贴汽车消费等作用下,消费在持续恢复。5月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长3.5%,在过去的近两年,3.5%的增幅属于次新高的位置。房地产销售的恢复,以及家电更新消费政策作用下,5月家电、家具、建筑装潢材料零售额增速纷纷由负转正。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5月社零增速-2.8%,较4月的-7.5%有显著反弹。我们对消费需求面临的困难,要足够重视,但要全面分析。在疫情冲击下,用社零指标观察消费需求存在系统性偏差,而且偏差较大。因为社零指标统计了实物消费,但服务消费仅包括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这两个行业是服务业中降幅最大的,这会高估消费面临的困难。
5月月度数据在持续改善,但前5月累计增速依然为负。这表明前期疫情冲击造成的损失,还在弥补过程中。
具体而言,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6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7.7%,收窄4.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3.5%,收窄5.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6.3%,收窄9.8个百分点。
这些经济指标中,改善最明显的是投资。各大类投资均有改善,前5个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0.3%,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基建投资下降6.3%,但降幅收窄程度最大,相较前4个月收窄5.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相对疲弱,下降14.8%。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推动企业复工和加速推动基建投资,5月主要经济活动指标持续改善,但改善速度略低于市场预期。在这轮经济复苏中,基建投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基建投资同比增速由4月的4.8%跃升至5月的10.9%,有力地拉动了钢铁、水泥等原材料需求和相关工业品生产。一季度被抑制的需求在4、5月份得到集中释放,推动了汽车等工业产品的赶工;建筑工地逐渐复工,近几个月房地产投资速度明显加快。陆挺表示,对基建投资比较有信心, 但其他板块在经历最初爆发性复苏后可能会有所下行。像集成电路和工业机器人(13.450, 0.11, 0.82%)产量4月分别增长29.2%和26.6%,但5月份增速回落至3.4%和16.9%,从侧面反映前期高强度赶工不可持续。
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
5月经济指标虽在持续恢复,但也面临一定困难。
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4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比4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37万人。
付凌晖表示,5月员工复岗情况持续好转,这是经济运行逐步改善的结果,也跟积极就业政策有关。尽管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略降,但就业压力不容忽视。受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突出,招聘用工需求下降,一些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恢复较慢,吸纳就业受到一定影响。就业不充分现象较为明显,5月份约1.2%的就业人员处于在职未就业状态,高于往年正常水平。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创历史新高,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失业率可能继续上升。
陆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全国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当属情理之中。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小幅回升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大城市的社交距离限制较为严格,因此服务业(尤其与交通旅游相关服务业)复苏更为缓慢;二是大城市的外向型程度较高,全球贸易在迅猛下滑,我国出口面临下行压力。
疫情演变及对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除了海外疫情肆虐,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有所变化。
基于持续向好的4、5月数据,以及可以预见的不确定性,能否预判二季度经济状况?
付凌晖表示,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力有效,工业服务业实现增长,消费投资降幅持续收窄,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今年为企业新增减负预计超过2.5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加大,这些政策将继续支持后期经济恢复。
徐奇渊表示,二季度经济能够实现正增长。一是需求端来看,出口增速总体超出预期。二是供给端的工业增加值在4、5月分别录得3.9%、4.4%,表现较为强劲。三是用电量有比较显著的反弹。4月用电量基本达到去年同期水平,预计5月同比增速将明显提高。用电量是实打实的指标,从已经发布的地区数据来看,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甚至湖北省,5月用电量已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这反映工业为主的生产活动已经比较正常。特别是广东、江苏两个经济大省,其服务业用电量也实现了正增长。这表明复工复产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回血阶段。
陆挺表示,基于四五月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零售数据,我们认为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转正已经是大概率事件,我们现在的预测为1.5%。中国经济在下半年仍将面临来自于外需环境恶化的下行压力,以及来自疫情和贸易关系的高度不确定性。我们认为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纾困与需求刺激力度,帮助中小企业与低收入家庭渡过疫情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