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员工张某霏凌晨一点半下班回家路上猝死之后10天,另一名员工谭某林于1月9日在长沙跳楼自杀。
当一家公司的员工非正常死亡事件不再是个案,我们不禁要问,何以至此?
这是一家长期以马拉松状态奔跑的公司。所以,虽然创业仅6年,但已经收获7.31亿用户,公司市值达到1.4万亿元。80年出生的创始人黄峥,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超过马云和马化腾。
但是,谁都知道,没有人可以连续不断跑马拉松。拼多多的持续高速增长,建立在对上游供应商、下游用户以及自身员工的长期压榨上。对增长和盈利的焦虑越深,这种压榨就会越严重。
员工之死
2010年,14起员工跳楼事件,令全球***代工厂富士康饱受争议。此后,郭台铭带领这家企业痛定思痛,花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和钱,甚至牺牲了一部分增长速度,也未能完全消除其负面影响。
此后,只要一有富士康员工非自然死亡,特别是跳楼,人们就会想起它最知名的标签——“血汗工厂”,2012年、2018年和2020年3月,富士康都曾重新陷入这样的质疑之中。
那时候,“天之骄子”黄峥相继完成在浙江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学业,还到谷歌工作了几年,离职后在手机电商、电商代运营、游戏等行业自主创业摸爬滚打。
时代在变,中国从世界工厂,升级为互联网产业的全球策源地,那正是最关键的几年。
当时,还未成为New money的黄峥,看着Old money郭台铭对着电视镜头鞠躬道歉,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也会面临类似的危机。
10年之后,这个80后创立的明星公司拼多多,同样因员工的死亡事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点半,拼多多员工张某霏在步行回家路上晕厥倒地,不幸离世。消息最早从脉脉上传出,但直到拼多多的官方知乎账号留言评论,此事才真正上升为公众事件。
留言第一句是这么写的: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
也许是因为这一乌龙事件影响太过恶劣,几天之后,拼多多又一名员工非正常死亡,公司选择主动对外披露。
1月9日,拼多多员工谭某林在长沙家中跳楼自杀。该员工2020年7月入职,1月8日早上向公司请假,当日回到长沙,次日中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其实,2010年的富士康事件,和2020年的拼多多事件,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个超级巨无霸公司的普通员工,你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水线,军事化管理,他每年对着电脑,沉浸于系统中,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被精确计算。
张某霏事件发酵后,网友称拼多多员工为当代包身工,其实并不夸张。
大公司员工意外死亡,拼多多并非第一个,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是,活在系统之中的美团外卖小哥,也常常遭遇车祸,前几天还有个饿了么外卖员意外身亡,公司最开始只愿意付2000块“人道主义补偿”,都没能形成拼多多这般巨大的抵制声音。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家狼性大厂的各种出格规章,被员工通过脉脉等平台扩散,拼多多早已成为网友们的群嘲对象,承载了对996的***规模怨气。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实事求是地说,拼多多可能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5年4月,黄峥创立拼好货,开创社交电商新模式,次年与拼多多合并,创立3年后,即登上纳斯达克。
就算你没用过拼多多,也绝对被好友求助过“砍一刀”。这种病毒式传播,让拼多多在“五环外”疯狂攻城略地。
截至2020年9月底,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7.313亿,同比增长36%,一年劲增1.95亿。这个用户规模,已经将京东远远甩在身后,离阿里巴巴也仅“一步之遥”。
此时,创立阿里巴巴20年的马云已经“退休”了,刘强东全面转型线上,也有16年,但是,黄峥带领拼多多走到这里,只花了6年。
图片
社交电商、供应链管理、段永平门徒黄峥独特的方法论之外,拼多多崛起最有效的武器还是——补贴。
2018年上市当年,拼多多营业收入131.2亿元,但市场费用花了134.4亿元,比营业收入还多3.2亿元;2019年营业收入增长至301.4亿元,市场费用也飙升至271.7亿元;2020年,这种状况并未产生根本改变,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329.4亿元,市场费用花了264.8亿元。
钱越烧越多,用户规模越来越大,但亏损额不减。宁可不要***也要砸钱做大规模,拼多多的焦虑来自哪里?
资本对***的宽容,代价是对用户增长的无限渴望。中国已经有一半人成为拼多多的用户,投资人会问,如何挖来另一半人?
而且,长跑6年的拼多多,自己也不敢慢下来。公司长期主打低质低价商品,通过补贴吸引用户,一旦没有那么吸引人了,消费者也会弃之而去。
为了应对潜在的增长天花板,拼多多还得不断扩张边界,2020年最热的社区团购,正是其主要发力点之一。
张某霏去世前,正是多多买菜新疆分部的员工。在拼多多内部通讯软件knock上,她的签名是:为多多守边疆。
于是,拼多多这个被掏空的青年,只得不断给自己喂食兴奋剂,撑过这一场又一场马拉松。
压榨拼多多
拼多多的高速增长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就用户而言,拼多多以补贴发动用户转发“砍一刀”,实际上是在压榨用户的社交关系。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明确拒绝帮人“砍一刀”的?
在供应环节,拼多多对供应商的压榨,早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了。乱扣款、压价、劣币驱逐良币等新闻,被各大媒体报道过多次。
所以你看,淘宝、天猫可以诞生多个淘品牌,你什么时候看到有品牌在拼多多创立并做大的?
反而,拼多多常常因为与一些大品牌的对抗成为新闻头条的常客,如拼多多特斯拉事件、优惠122万卖劳斯莱斯、拼多多119元劳力士黑水鬼带回家等等。
外部尚且有所选择或能够与之对抗,对于拼多多内部员工来说,一切只剩下默默承受。
张某霏事件之后,谁也不希望看到下一个,但没几天就发生了谭某林事件。
而且,拼多多的增长压力来自互联网狂飙突进下的无限战争,公司的业绩焦虑越严重,这些压榨就会越严重。
比如说,拼多多要求员工的月工时达到300小时,但多多买菜居然要求380小时——张某霏们,就算每月一天也不休息,每天也要干满12个小时。
连《三联生活周刊》也看不下去,发表了深度《我为什么一定要从拼多多离职?》。
上海劳动监察部门已经上门调查拼多多的用工情况,应该不久之后就会有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出炉,平息网友的愤怒。他们从来没有这么关心过一家大公司员工的吃饭、上厕所和睡觉的问题。
但拼多多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彻底解决,只能问黄峥本人了。
说起来,王兴还真是“有远见”。几年前他曾说,“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
2020年,蒋凡因个人生活上的事情几次成为吃瓜群众的饭后谈资,大家都在关心,这么做到底符不符合阿里的价值观,以及他的位子还能坐多久。
拼多多在这一年规模和股价屡创新高,但刚进入2021年,就遭遇这种根本性的质疑。怎么办?恐怕还得好好跟郭台铭取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