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棉花成熟期,新棉上市指日可待。新季棉花的产量及价格走势情况受到市场各方密切关注。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棉花及纺织品价格波动加大,为棉农、轧花厂、贸易商和纺织厂等上下游产业链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很大风险,越来越多的涉棉企业,选择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管理企业风险,指导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棉花期货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效果如何?近期走势又如何?记者为此走访调研了种植大户、涉棉企业、期货公司、郑商所等多方人士,以期为读者带来答案。
各方踊跃参与 市场功能得以发挥
“棉花期货2004年上市以来,经过17年发展,已比较成熟。其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的功能稳定发挥,产融结合不断深化发展。”中原期货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薛海斌说,棉花期货在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和风险管理工具的同时,也推动了棉花商业模式、产业结构等转型升级,对棉花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产业供需变化加剧,棉花价格波动加大,传统现货贸易无法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市场经营主体风险管理需求大幅提升,棉花期货为棉花期现货交易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能。
以新疆为例,棉花从种植到收获再到市场交易,涉及棉花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涉及棉农、轧花厂、贸易商和纺织厂等相关主体。在整个链条过程中,棉花期货交易均有涉及。
具体来讲,棉农作为籽棉生产者,可根据期货价格推算、调整籽棉销售价,获取最大种植收益,还可在适当价位建立期货空单,对冲籽棉现货销售价格下跌的风险;轧花厂从棉农手中收购籽棉,做成皮棉进行销售,但销售价格受供需基本面影响较大,存在销售价低于成本的风险,通常会根据自身的利润预期,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实现稳定收入;贸易商大多具有成熟的基差贸易体系,是目前运用期货工具最为成熟的产业链条;纺织厂也可通过期货市场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买入套期保值,锁定加工成本。
按照郑商所提供数据显示,棉花期货交割顺畅,自2004年上市至今年4月底,棉花期货累计生成仓单600万吨,累计完成交割156.4万吨,为涉棉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创造了良好条件。
“涉棉企业深度融入期货市场,大中型企业均参与了棉花期货交易。棉花期货的产业客户持仓比例常年维持在60%以上。”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受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冲击影响,棉花价格波动加大,年价格波动率达到 35%,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市场风险抬升。”郑商所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棉花期货功能高效发挥,成为产业发展的“稳定器”和产业政策实施的“助推器”,助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据市场人士介绍,在新疆主产区,单纯的棉花现货价格基本消失,期货交易模式成为了棉花贸易市场主流。一位从事棉花贸易的业内人士表示,在棉花价格波动情况下,可通过买入棉花期货规避价格上涨风险,同时买入看跌期权防范价格下跌风险,锁定最大亏损。
另据了解信息,近两年棉花期现价格相关性高达 97%,为棉花产业链参与主体研判市场提供精准晴雨表。同时,新疆棉花注册仓单量由2018年的46.5万吨提升至2020年的210万吨,每年约有28%的新疆棉通过期货市场实现保值和销售。
同时,“棉花期货价格作为反映棉花产业供需形势的‘晴雨表’,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棉花期货价格运行情况成为政府有关部门预判产业调控效果的依据之一。”郑商所前述负责人介绍。
功能巩固拓展 产业稳健可持续发展
棉花期货在运行过程中,其运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在受到广大投资者及其他涉棉主体极大关注的同时,其功能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巩固拓展,在稳定棉花产业运行、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加农户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郑商所在棉花期货上市基础上,又陆续推出棉纱期货、棉花期权和场外综合业务平台,建立了品种最为丰富、工具最为齐全的国际纺织产品衍生品交易中心。
同时,郑商所还联合农发行新疆省分行开展期货仓单“保值贷”业务,探索银行贷款棉花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交割,涉及棉花9万吨、资金约10亿元,打通了银期联通路径。
“在新疆,涉棉企业贷款资金70%左右来自农发行。”一位市场人士介绍,2019年开始,农发行试点升级仓单融资业务,与全棉市场、会员单位和产业客户通过协议方式,试点棉花质权和货权分离,允许使用农发行贷款收购的棉花进入期货市场注册仓单。“如果试点成功,银期结合助力产业发展的模式将在棉花品种上迈进一个新阶段。”
呼图壁云龙棉业有限公司位于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经营范围涉及棉花种植与加工、籽棉收购等,负责人陈志满本是浙江温州人。
“我在新疆从事棉花事业11年了。现种植棉花10万亩,拥有轧花厂17个及其他相关产业,还收购棉花。”他告诉记者,受益于农发行棉花“保值贷”业务,作为棉花收购企业,在期货操作上,他可以以贷款购进的库存棉花,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同时,在此过程中,农发行提供贷款的利率也很低。“今年,我还打算再流转9万亩土地增加棉花种植,还将继续加大在期货市场的操作。”他这样说。
实际上,还有许多涉棉企业参与期货、用活期货、依靠期货,探索出了合理管控经营风险的道路,降低了棉花产业整体运行风险。
根据郑商所提供数据显示,2020年郑商所棉花期货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到71%,在全市场中居于前列;90%的大型涉棉企业参与其中。棉花期货的参与主体日益机构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结构更加合理。
去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通知》提出,充分利用期货、再保险等工具分散风险,探索可持续、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健全操作方式,确保及时足额理赔,为未来新型棉花补贴机制探索了方向和路径。
自2016年以来,郑商所在新疆开展28个 “保险+期货”试点,为4.13万吨棉花生产保“价”护航。项目覆盖新疆、山东、河北、湖南、安徽等主产省区,累计赔付2070.83万元,赔付率超过74%。
郑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从试点效果来看,“保险+期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利用“保险+期货”模式探索新型棉花补贴机制成为棉花主产区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选择路径。
“我国棉花期货交易量位居全球首位,棉花期权、‘保险+期货’、场外业务等创新工具持续丰富,推动风险管理手段不断迭代升级,已经从单一套期保值升级为多元化风险管理手段。”薛海斌介绍。
新棉价格有望走高 市场各方密切关注
多数被采访人士普遍认为,目前陈棉库存同比下降不少,多种因素叠加,会带来今年新棉的价格预期上涨。
“由于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今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减少了5%左右。同时,由于棉花生长的前期温度偏低,棉花生长慢,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今年棉花出现减产。”陈志满告诉记者,今年新疆轧花厂新增了100多条生产线,对新棉的需求呈现递增趋势,这有可能会造成今年新棉成熟后轧花厂扎堆抢购现象。
但同时,也有部分涉棉企业持相关观点。比如,在有86万亩棉花种植的阿克苏新和县,益康集团负责人胡先生认为,尽管受气候等因素影响,但棉花产量并不会减少太多;同时,随着内、外需的联动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并不看好棉花的持续上涨预期。
“鉴于目前棉花面积减少和天气因素导致可能减产,供应方面短期难有起色,陈棉库存同比下降,加之下游消费的逐渐恢复,以及降准政策等的实行有可能带来货币宽松化,都将有利于棉花看涨行情,直接影响到棉花期货市场的走势预计震荡向上。”鲁证期货高级分析师唐震分析认为。
中原期货高级分析师王伟告诉记者,新年度疆棉减产基本确定,目前官方机构和市场调研预计在4%-7%之间;同时,因地租、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上涨,推升新棉成本;再加上这两年新上百余条备先进的皮棉生产线,下游纱线企业原料囤货积极性提高等因素印象,预计未来棉价仍有上涨空间。
不过,王伟还提醒,还要考虑今年棉花后期不能忽略的风险,如消费需求复苏的边际递减效用对棉价的支撑力边际减弱,以及宏观货币政策等系统性风险等。
谈及对棉花期货下一步的展望,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全面优化提升棉花期货功能作用,助力棉花产业,特别是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质优价原则引导新疆棉花质量提升;同时跟踪研发棉籽、棉油等新品种,丰富涉棉期货品种链条,让棉花期货在更广区域更大范围内惠及更多涉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