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失守中国市场的Nike、adidas日前又遭到当头一棒。
申洲国际1月3日发布公告称,近期公司宁波生产基地所在区域发生疫情,大部分确诊患者为公司员工,为防止疫情的扩散及加重,当地政府第一时间采取了疫情管控措施,公司正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实施的封控及隔离措施,预计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的部分生产基地将受到短期停产的影响。
据悉,申洲国际的工厂将按照疫情严重程度进行停工,封控区占集团成衣总产能的约20%,管控区占总产能的20%,其余位于安徽、越南和柬埔寨的60%的成衣产能未受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申洲国际是国内最大的运动服饰代工厂,代工的产品主要分为运动类、休闲类、内衣类和其他针织品,宁波是其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全球员工逾9万人,年产自用高档针织面料逾20万吨,针织服装约5亿件,主要客户包括Nike、adidas、Puma和优衣库等。
作为Nike、adidas和优衣库三大行业巨头的供应商,申洲国际自2005年登陆港股就屡创新纪录,市值最高一度涨到3000亿港元,成为港股服装行业的领头羊,直到2019年后才逐步被加速崛起的安踏体育和李宁赶超。
鉴于申洲国际主打纵向一体化的业务模式,所有生产工序,从面料织造、染色与后整理、印绣花、裁剪及缝纫集中在同一工业区内,有分析预计该集团此次部分产能停摆将对Nike、adidas等主要客户的生意造成打击。
数据显示,2020年申洲国际成衣产能为4.4亿件,营收高达230亿元,领跑全球同行,净赚51亿元,净利润达22%,远高于同行6%的平均水平,即便是Nike这类毛利率高达50%的服装品牌,剔除掉渠道和品牌营销费用,净利率也只有12.8%。
申洲国际在此时停产,对于全球运动服饰行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而Nike和adidas从去年7月起就已因越南代工厂的停滞损失了逾1亿对鞋履的产量,业绩也因此受到拖累。
据时尚商业快讯数据,在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三个月内,Nike销售额同比增幅放缓至1%,除了受中国市场大跌20%拖累外,约1.3亿双鞋没有按时交付也是原因之一。
adidas此前也表示,受疫情影响,越南的工厂停工对品牌新系列产品的上市造成严重影响,下半年产能至少减少了1亿件,或将对未来两个季度造成10亿欧元约合12亿美元的销售额损失。
与此同时,Nike、adidas、lululemon和Under Armour都作出了把更多的生产力转移到中国市场的决定,这意味着以申洲国际为首的中国代工厂正获得更多的订单。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申洲国际销售收入同比大涨11.1%至113.69亿元,毛利润同比增长6.8%至33.72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其中运动类销售占应收比重为71%。不过全球疫情导致物流和材料成本上涨,申洲国际上半年的利润率下滑至29.7%。
尽管申洲国际未给出短期停工的后果,但据交通银行预计,申洲国际宁波工厂每停工两周,将对跨年度销售额造成1.5%的影响,对净利润的影响则为3%至4%,若停工四周,即总体成衣产能削减40%,集团全年销售额及每股盈利将分别受到3%和7%的影响。
此外,申洲国际将为被检疫的工人提供补贴,集中检疫的工人每天补贴为500元,家庭检疫的工人每人每天250元,或将增加1000万元的成本。
摩根士丹利则在报告中指出,申洲国际旗下宁波部分厂房因爆发疫情短期停产,但鉴于海外产能的恢覆生产及终端需求仍然强劲,该行认为不会阻碍申洲国际今年的上升周期。
摩根士丹利还透露,申洲国际已经开始与品牌买家就此事进行沟通,按公司说法,宁波服装厂房停产一天将影响该集团年服装产量的0.1%,但停产的时间取决于内地政府的核酸检测结果和指导意见,因此目前仍很难衡量影响的大小。
停产消息发布后,申洲国际1月3日的股价大跌7.81%,最新市值约为2071亿港元。另据福布斯数据,申洲国际集团所有者马建荣及其家人的财富损失了7.52亿美元,缩水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