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14日一周,国际棉花市场仍是一片红火,ICE棉花期货主力3月合约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119.70美分的新高,12月下旬启动的新一轮上涨,又达到了一个阶段性高点。
当周,来自基本面的消息颇为给力,首先是USDA供需预测。根据报告,美国和全球期末库存再度下调,导致美国和全球基本面又一次收紧,这是本月报告最大的利好。虽然美棉出口预测下调了50万包,但美国农业部用了大段文字说明,美国有充分的信心装运出口,好戏还在后头。然后是美棉出口周报。新年以来市场传闻贸易商大量签约销售,果然得到了验证。在截至1月6日的一周美棉总签约量达到了10万吨之多,装运量虽然仍很低,但也比之前的水平高了很多。与此同时,美元指数接连大跌,也助长了棉花市场的看多情绪。在稍稍平静了几天之后,两份利多报告的发布刺激棉价再度大幅拉升。
不管USDA怎么说,市场终究还是被他带了节奏。其实简单地考虑,一年前ICE期货还在70多美分的时候,美棉签约就保持在五六万吨,现在棉价涨了30美分,签约量还是没能降下去,这的确让美国有了足够的自信,更何况现在全球疫情没有丝毫缓和的迹象,一旦疫情过去,报复性消费是迟早要到来的。就算中国不会发生,欧美国家是一定会发生的。
疫情发生以来,近两年的棉花市场似乎已经彻底变了样,不再遵循以往的类似缺口大小、库存消费比高低的定律。根据USDA预测,本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量从280万吨减少到212万吨,这在以往肯定是绝对的利空,但现在市场却视而不见,原因在于市场坚信中国的需求会很好,不仅是棉花需求,也有外纱的需求。
中国的纺织消费重点在出口,纱线的内销市场虽然基数很大,但是由于国人的消费理念不同,从始至终都拒绝高价,涨价不可能大幅拉动国内消费,而国外遵循的理念是纯棉环保绿色,任何东西只要符合这些特点就有市场。有业内人士预计,新疆棉禁令实施后,中国对外棉和外纱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棉花和棉纱的内销很难给人带来惊喜,主要就是人口基数的推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显示,棉花等农产品通过进口保障供应的风险在加大,如何推动国内棉花消费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回到外盘期货,ICE近期上涨时,2022年12月合约已经走出了90美分的“舒适区”,虽然距离主力合约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盘中最高价已经冲到了97美分了,新年前有关近远月合约如何接轨的疑问现在似乎开始有了些许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