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70后的创业者,在三十年商海打拼中,傅双利的创业航船从未偏离过纺织赛道。
在经历了“卖布、织布、染布”创业三部曲后,支撑其不断前行的,不仅是对“时代红利”的敏锐捕捉,更是对“做好一块布”的狂热与执着。
在成功带领迎丰股份登陆A股后,傅双利掌舵下的“智慧工厂”模式又将为传统印染行业,打上哪些数字科技烙印?
“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看柯桥。”早在明清时期,便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的盛誉。改革开放之初,柯桥人瞅准涤纶面料热销商机,率先办起纺织印染厂。随着纺织产业以及专业市场——中国轻纺城的发展壮大,柯桥在全国印染业的地位早已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享有“中国最大染缸”之称。而“染缸”也与“酒缸”、“酱缸”齐名,成为因水而生,绍兴的代名词。
2021年1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内一声锣鸣,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实现了绍兴印染企业A股上市零的突破。传统企业上市难,印染企业上市更是难上加难。作为一个被外界误读为“夕阳产业、污染行当”的印染企业能够获取资本市场的青睐,其背后所蕴藏的是颠覆、改变行业的“智造、智慧”力量。
作为这艘印染新航母的总舵手,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双利的创业史从未离开过“纺织”。从当初的6000元起家,到带领3000多名员工迅速成为业内标杆,成功上市打造印染智慧工厂,傅双利总把取得的成就归结为赶上了时代红利的快班车,以及创业路上精准踩点的幸运。
但纵观他的成功,不仅是机遇对于有准备人的馈赠,更是其对于“做好一块布”深入骨髓的执念。也正是凭借着这股狠劲,让迎丰股份的入场伊始就紧拥数字化革命,改写了人们对于“传统印染企业”的认知。
“卖布、织布、染布”创业狂想三部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柯桥华舍人,1991年,年仅16岁的傅双利进入中国轻纺城开始卖布,由此拉开其与纺织三十年的“布”解之缘。
前几年的学徒生涯让生来就“不安分守己”的傅双利积累了对于市场、行业的认知,慢慢开始单枪匹马闯天涯。“在经历市场风风雨雨后,‘年少老成’的我喝到了中国轻纺市场的头口水。”随着中国进入WTO,通过对于国内外市场的预判,傅双利抓住了外贸市场的巨大商机,经过几年的努力,从2003年开始将外贸市场作为了企业的主攻对象。并于2005年创办了绍兴浙宇纺织贸易有限公司。“2006~2008年间,公司出口贸易额连续排名柯桥街道榜首,浙宇也成为当地外贸圈的明星企业。”傅双利不无自豪地说道。
外贸市场的蓬勃发展,也让柯桥的纺织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伴随着外贸赛道日益激烈的竞争,为了满足客户高品质、快交期的需求,在2008年机缘巧合下,傅双利对当地倒闭企业进行了收购重组,正式创建绍兴铭园纺织有限公司,将产业链前置到织造环节,也拉开了其转战实业的新征途。
“正是这次由客户倒逼出来的实体转型,让我们在产量、品质、研发创新以及客户信任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也让公司的产品品类从梭织面料扩容到针织领域。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公司的外贸年销售额突破了原有3000~4000万元美金的销售瓶颈迅速破亿,客户市场也从欧洲扩充到北美。这次实体试水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供应链必须掌控到自己手上。”傅双利说道。
“在我看来,面料的品控其核心还在于染厂,做好一块布,必须要有一家高标准的染厂。”对于进入印染赛道,傅双利可谓是心心念念多年。2011年,通过再度收购重组当地染厂,让傅双利得偿所愿,也让今日的迎丰股份雏形初具。
敢吃螃蟹 落户滨海
有别于稳中求进的绍兴布商老板们,傅双利创业前行的步伐总要比他人快上一拍。当别人主做内销之时,他已经把目光放在外销市场;当大家开始热火朝天涌向外贸场时,他却“由虚到实”开始布局实体;当布厂老板们在扩产能、拼价格之时,他已将目标客户锁定中高端市场,并通过IPO利用资本力量谋求更大的产业布局。当被记者追问快人一步的秘籍时,傅双利认为是入行之初外贸经历开阔了视野,让其对于未来市场导向有了更加清晰、精准的判断力。
作为创业三部曲的“染布”经历,也进一步印证了傅双利的敢想敢干。
为了突破工业发展空间限制,原绍兴县提出在滨海工业区“再造一个绍兴”。按照“控量提质、集聚升级、节能减排”的总目标,当地政府做出了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战略决策,要求通过“整合集聚一批、退出淘汰一批、兼并重组一批”的原则,加快印染企业向滨海工业区集聚提升。由此,被寄予厚望的柯桥印染行业,开始了产业集聚的“破冰之旅”。
规划之初,当前来考察的印染企业老板们刚看到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时,无不心里直打怵。彼时的傅双利望着那片未开发的土地,尽管充满疑虑,但直觉告诉他只有抓住眼前的机遇,才能赢得发展先机。于是,怀揣着印染梦,初入印染行当的傅双利带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领迎丰进入滨海集聚区,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
对于新厂房的建设,傅双利从厂房、设备、到环保升级等方面大手笔从意大利、德国、韩国引进国外高端设备。在2013年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营业后,公司先是对年产梭织物印染量6620万米、针织物印染4.16万吨项目技术进行了改造升级,随后又开展了年产梭织物印染量7800万米、针织物2.5万吨的二期升级改造项目。
“有投入,才能有产出。我一直认为要想让产品与众不同、企业走得长远,就离不开高端的生产设备、先进的企业管理、以及大力度的环保投入与社会责任担当。”傅双利说道。正是这些大手笔的重磅投入,让迎丰股份一经亮相就站在了高位,成为柯桥印染圈的标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核心竞争力不断攀升,傅双利带领下的迎丰股份成功由传统工厂转型智慧工厂,实现了由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向绿色制造企业、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跨越式转变。
“此次搬迁对我和企业来说可谓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也由此完成了从贸易、到织造、印染强链补链的产业布局,实现了“卖布、织布、染布”纺织创业三部曲。”回想往昔,傅双利感慨道。
从智慧工厂到产业大脑
数字化自2020年开始,成为企业宏观叙事中最为显性的变化。这一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中国所有行业几乎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在“劫后重生”的漫长复原期,数字化提速,之前基础较好的公司得以迅速回血甚至斩获新红利,基础较弱的公司也开始从众多应用场景中反思数字化部署的缺陷。
作为一家印染企业,迎丰的名字里没有“印染”二字,而是被打上了“科技”烙印,深谙“舍得”之道的傅双利斥资10亿元重金开始布局“数字化智慧工厂”。在企业偌大的印染车间里,一改往日的“脏乱臭”,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从“传统染缸”升级为“智慧工厂”,以迎丰为代表的一批柯桥印染产业已然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染都”柯桥悄然兴起。
据傅双利介绍,受制于印染流程的特殊性,目前全球还没有一家印染企业真正实现全自动生产。“智能化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印染行业又有着涉及设备多、工序流程长的特殊性,比如染色需要十道工序,而印花则需要十二道工序,因此全自动化还是一道待解的难题。”在其看来,随着大工业发展,当前行业同质化发展愈发明显,高利润时代已成过去,企业如果要长远发展,只有依靠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的产业链布局,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才能具备后发优势。特别是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已成为中国制造新一轮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制造更将成为中国纺织印染行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未来,改造后的迎丰车间将实现5G全覆盖、设备全联网,“印染大脑”可精准分析每一缸的成本,客户将可通过手机APP能看到生产进度。配料间中,120只染料箱整齐排列,机器臂抓取配好色的染料盆,自动打浆后根据指令输送至指定机台;染缸里,布料翻飞却不见水,“汽流染色”工艺将布与水的配比降至1∶3.75,节水近60%;仓库中,布匹自动打包、贴上二维码识别标签,并实现智能物流传输;由于面料色差返工率几乎为零,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省约几千万元的损耗费。
在迎丰的立体化仓库,一匹匹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成品布经质检自动打包后,由传输带送往指定的布框,RGV小车接受指令后,将布框送往传输台,再由堆垛机接受感应后叉往指定的仓储点,整个流程一气呵成,用时不到两分钟。仓储车间的吞吐量比过去翻了3倍,员工却从原来的三十多人减少到了十人。
“近年来我们又投资几千万元进行数字印染产业大脑项目建设。以迎丰为例,通过数字化体系建设,让产品、设备、员工的效率、能耗、贡献以数据化形式变得清晰明了。特别是在能耗双控的大势下,数字化不仅可以为企业提高染化料精准度,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工艺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规范化作业,降低物料损耗,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还可以实现全流程在线数据查询、分析。倘若有朝一日我们将柯桥整个行业打通,将会形成一个多跨协同的强大平台。如今迎丰只是一个样板,如果每家企业都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相信那时的产业大脑将在公众监督下形成平台合力,对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生倒逼效应。”站在迎丰产业大脑指挥中心,傅双利描述说。
成功上市 走上新赛道
传统企业上市难,印染企业上市更是难上加难。纯印染企业上市不仅受到环保因素的制约,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持续盈利能力、生产规模、行业影响力等都有极高要求。
在柯桥布商的创富之路上,曾经大佬们浮沉也让傅双利学会了取舍,围绕“做好一块布”倾注全部。“作为一块布托起的城市,在柯桥有太多的产业是围绕印染而生,倘若得到资本市场的加持,我们有信心将‘迎丰’打造成全国印染行业的头部企业,打破人们对印染行业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印象。此外还将持续深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纺织产业链。”正是秉承着如此的理念,2016年通过股份改革,傅双利带领下的迎丰开始朝着IPO方向进行新一轮冲锋陷阵。
从2016年决定上市以来,迎丰累计投入4200多万元用于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连续2年进入中国印染企业30强榜单,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均居行业前列,这些都成为了“迎丰”上市的“硬核”实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半的准备,2020年9月迎丰股份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核,2021年1月29日迎丰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也是近20年来,国内以纯印染生产加工为主导业务的首家上市公司。傅双利介绍说。
在“迎丰”的新厂房内,墙上的“以绿色领航,以科技创变,重构印染”标语特别醒目,这不仅是傅双利的理想,也是他要一直坚定不懈走下去的路。回想企业上市后的变化,傅双利表示,这一年多对于企业以及管理者来说都有着不小的变化:上市不仅提升了企业知名度与客户的信任度,也让迎丰股份的融资渠道变得更为多元化,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以及规范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传统纺织企业做大做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资源储备保障。“行业的创新发展还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未来希望有更多的柯桥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让柯桥印染走向世界。”
为行业发声 壮大仍需自强
对于中下游企业而言,无论是原料成本还是能源成本、工费、运费、杂费、人工成本和其他运营成本的提升,都将成为接踵而来的重担,将印染企业的利润再次挤压。处于夹心层的染厂,很难掌控对于上下游议价的话语权,面对不断高企的运营成本,以及蒸汽价格、天然气价格、电价等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更让本就利润微薄的印染企业们直呼吃不消。面对不断上涨的成本,经常与当地电厂、天然气公司进行博弈已成为当地印染协会的家常便饭。
2021年9月29日,时任柯桥区印染协会会长的傅双利组织了该协会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动员沟通会。据傅双利描述,那场会议不仅入驻滨海印染集聚区的108家企业老总悉数出席,各企业车间厂长也纷纷参会,实际到场超过380余人。在这场以能耗双控下企业如何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题的大会上,当地协会一方面对于电厂定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希望他们能够真正落实政府对于产业集聚企业的扶持初衷,合理定价;另一方面协会也呼吁会员企业停止内部无序价格战,少数企业更不能把损害生态环保作为降低成本获取订单的手段。
“在各类原材料、染化助剂大幅上涨及‘双控’政策趋严的大势下,染费的上涨只是外在的表现,大家更应该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中间层的印染企业,只有做强自身,才能做大产业。”直呼做印染人心里苦的傅双利对记者感慨道。
诚如傅双利等人所盼望的,近年来这座“中国最大染缸”柯桥也在借助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充实印染业设计力量,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升级。“有朝一日,我希望能够创立一个品牌,不止于为他人做嫁衣,而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傅双利描述着他的纺织梦想。三十年的创业让傅双利对“一块布”情根深种缘,面对下一个十年,傅双利则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送给依旧饱含创业热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