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以来,棉纺价差波动比较大。九十月份本年度初期的时候,棉花价格大涨至10年新高,最高突破了22000元/吨,棉纺价差也持续扩大,其中棉涤价差在11月份达到最高,接近16000元/吨,仅次于2011年,之后的5个月也一直在14000-15000元/吨的区间进行高位震荡,直到5月份才开始收窄,截至8月份跌到了8000-9000元/吨附近,但仍然在相对高位。
棉粘价差也从年初持续扩大,至12月达到了10000元/吨附近的历史最高位置,之后的几个月也在9000-10000元/吨的区间进行高位震荡,但4月份之后回落较为明显,目前回落到1000-2000元/吨的相对低位。
本年度棉纺的高价差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棉花消费的增长,许多企业进一步增加了替代原料的使用。尤其是前半年由于棉花的领涨使得棉纺价差创新高,在高价差以及纯棉纱厂利润恶化之下,化纤替代呈现加速,部分纺织企业在征得客户同意的基础上调整棉涤配比,加大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用量,调减棉花占比。下游企业面对高成本的压力,也愿意通过减少原料支出来降低成本,化纤代替的情况较为普遍。而6月中旬以来,又是在棉价的领跌下,棉纺价差较快速的回归,棉花作为原料其性价比有所提升,化纤代替效应有所减少,对棉价也形成一定的支撑。
从纺纱利润来看,本年度初期纺纱利润还在1500-2000元/吨的高位,之后逐渐降低,去年12月开始,纺企32支理论利润持续为负,最高每吨亏损金额约为1500元,而此时化纤纱利润可达500-1000元/吨,因而对棉花的替代性较为明显。但形势在今年6月开始逆转,纺纱理论利润开始恢复并迅速走高,最高超过了2000元/吨,而粘胶纱由于原料价格坚挺,已经陷入了亏损,涤纶纱的纺纱成本也在盈亏平衡线附近,对棉花的替代效应明显缩减。但尽管纺棉纱的理论利润较高,部分纺企由于前期高价原料较多,对应纱价依然亏损。但随着高价原料的不断消耗,纺企的利润边际好转,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到来,下游订单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