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河南纺纱产业何去何从?专家建议实施品牌战略,叫响河南纱线品牌

发表时间:2022年10月11日

  河南纺纱产业历史悠久具有产业基础,但是在内外环境越来越复杂的当下,转型升级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作者河南省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长杨润凯全面梳理了河南纺纱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河南省纺纱产业发展状况

  河南地处中原地带,在历史上是棉、麻、毛、丝等纺织原料的重要产地。目前,河南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518户,纱锭近2000万枚。2019年,全省纺纱322.88万吨、棉纱299.3万吨,棉纱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纺纱产业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南阳、新乡、周口、开封、商丘、许昌、平顶山等7个地区,其纺纱产量占全省比重的80%。除上述7大纺织产业基地外,河南其他地区均有大小不同规模的纺纱企业。

  受传统产棉基地和棉纺产业基地的影响,各主产业聚集区和生产企业仍以棉纺纱生产为主,棉纺纱的产能占整个纺纱产能的93%以上。2019年,河南纯棉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7.6%,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纱生产地。其中,精梳纱比重大于30%、紧密纺占比大于20%、50支以上细支纱占比超过30%。

  非棉及差别化纱线生产能力较低,种类较少且产能集中度不高。但在2019年,棉混纺纱和化学纤维纱的同比增长率均居全国第一位,分别达到26.84%和16.26%,反应了差异化产品的强劲增长势头。

  河南纺纱企业注重在装备技术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建设。2019年6月,恒天永安纺纱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通过三方验收,顺利开车纺纱。该项目设计规模100万锭,2018年列入省重点项目,采用中纺机集团的全流程智能化成套棉纺设备。其中,80%是最新技术、20%是订制技术。所有主辅机设备全部联网,中央控制室集中管控。万锭用工由原来的200人,减少到现在的20人,细纱车间可实现夜班“无人工厂”。新技术可实现智能工艺管理、智能质量管理、智能订单管理、智能运输管理、智能包装管理等智能生产和智能管理。

  南阳纺织集团先后投资6.8亿元,进行20万锭智能纺纱车间建设。该企业智能化,实现了“三连、三通、三动”。“三连”即硬连、软连、互连;“三通”即从原料上车到成品自动入库的数通、物通、互通,人、机、物及产业链的信息互通及数据的集成和共享;“三动”即数据的自动、联动、互动。通过实施智能化,企业工作效率提高30%,生产效率提高3%以上,减少60%的车间手工录入工作,减少80%以上的落纱背台停车,实现了细纱的精细化管理。2019年8月,南阳纺织集团跻身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行列。

  河南省纺纱产业发展优势

  首先,纺织工业是河南六大优势产业之一,有着较好的基础,形成了纺纱、织造、服装、家纺、化纤及其他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品种丰富。特别是在锦纶纤维、粘胶纤维、氨纶纤维、聚乳酸纤维、莱赛尔纤维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为纺纱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其次,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有着上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成为拉动纺织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三,河南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和条件,这对产业发展壮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都是难得的机遇。

  河南省纺纱产业存在的问题

  原料依存度高,风险度集中

  河南曾经是产棉大省,但现在量很小且品质低,不适合纺高支纱,致使河南纺织企业棉花用量的对外依存度达到100%。而河南棉纱、棉布产品基本上全部销往东南沿海的下游印染、服装客户。上下两端的市场变化必然影响到河南纺织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风险度较为集中。

  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知名品牌

  河南省纺纱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足,仍未摆脱以中低档产品、低附加值为主的格局。缺乏知名品牌和在业界有话语权的头部企业。近年来,河南纺纱企业在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和管理网络化等方面均有较大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管理手段不断引入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上升很快。但是,产品开发创新投入少,没有形成自己的研发机制,缺乏创新产品,难以形成引领市场、提升市场份额、获取市场主导权的能力,装备水平和管理手段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产品同质化,竞争更激烈

  河南纺织企业的主要产品是棉纱,基本上是以32支和40支纱线等初加工产品为主,非棉混纺产品、新型结构纱线、花色纱线等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用纱所占比重也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销售形势红火时,产品销售尚可,一旦市场逆转,受到冲击的首先是这些中低档产品。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严重,相互攀比降价等问题,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人才缺乏,竞争力较弱

  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纺纱行业向县域经济圈转移和聚积,行业整体的工资水平又比沿海地区低30%左右,致使我省纺织企业难以吸引人才。虽然,河南的纺织教育具有一定基础,但多数纺织院校的毕业生愿往“东南飞”,即使有些人当初选择了纺织行业,但后期跳槽现象严重。另外,在现有企业中受过专业教育的核心人才均已在50岁以上,人才断档,新技术新观念难以深入企业。在国际竞争压力下,纺织企业越来越需要一批精通外语、能参与解决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企业智能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需要现代科技人才;信息化工程建设、电子商务网络系统需要懂技术、会商务的专门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人才技术支撑的纺纱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对河南省纺纱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智能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纺纱是河南纺织工业的主体,纺纱的竞争力如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表了河南整个纺织产业的水准。

  纱线成本中最主要部分是原料即棉花,约占总成本的80%,其次是用电和人工。河南纺纱企业在棉花和用电方面均无太大下行空间。因此,减少用工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主要途径。采用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等国内外先进纺纱设备,加快纺纱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人,是纺纱降低成本的关键手段。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纱先进技术,以及关键设备的研究。积极推广喷气纺纱和涡流纺纱,以及赛络纺、紧密纺、紧密赛络纺、嵌入式复合纺等具有特色的纱线品种,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提高产品附加值。

  加快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强对天然纤维如竹子、苎麻、亚麻、羊绒、蚕丝,甚至椰衣纤维、菠萝叶纤维、香蕉茎纤维等植物纤维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的使用比重。重点发展棉纺高支纱、精梳纱和特种纱线,扩大非棉纤维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接头、无梭和精梳纱)的比重,推进产业升级。

  加强创新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

  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企业要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管理的创新。鼓励纺纱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制造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等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纺纱产业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研发和试点应用。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纺纱科技型企业“金种子”孵化,创建企业科技孵化器。

  实施品牌战略,叫响河南纱线品牌

  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制造,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研发生产品质好、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瞄准国内外知名品牌制造企业,广泛开展对接合作,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力争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我省。

  按照明晰定位、错位竞争和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的思路,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名城、名镇,叫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试点,支持创建国家级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进一步叫响河南纱线品牌。

  优化发展布局,壮大产业集群

  以集群集聚为依托,以实体经济为核心,以产业链为主线,打造上下游贯通、左右侧协同的产业发展新生态。以七大纺织基地为主干,市域、县域联动,构建加工制造、市场发展相互协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按照特色突出、定位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做大集群规模,优化集群结构,推动南阳、许昌、平顶山、周口、商丘、开封、洛阳、新乡等省辖市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大中小企业联动、上下游协作互补、产业配套完备、集聚效应显著的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产业集群式招商,壮大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配套建设,强化公共服务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要求,高水平、高标准引进印染、服装面料等项目,着力破解我省纺织服装产业链中间环节制约。积极推动与棉花棉纱期货、郑棉 e拍等密切关联的交易市场发展,拓展国内国际供销渠道,打造智慧高效的综合性行业采购平台,提高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技术研发、质量检测、集中采购、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物流运输等配套服务水平。提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能力,推进集群内企业资源共享,发挥规模优势,降低综合成本。加强产业园区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园区、集群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人才培养,支撑产业持续发展

  根据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并引进高层次纺纱产业人才。另一方面,依托高等学校,深化行业基础理研究,构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依托行业培训班等多种渠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建立纺纱人才基金,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创新氛围,支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杂志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资讯  
·金轮·2024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全国行—走进浙江[2024-09-24] 
·高预期弱现实 棉纱出厂价、轻纺市场报价呈现稳中阴跌[2024-09-12] 
·安徽纱线旺季表现平淡 部分纺企“中秋”放假[2024-09-11] 
·新疆棉纱整体盈亏平衡 金九银十订单不足[2024-09-11] 
·进口纱港口库存逐步增加 贸易商悄悄上调报价[2024-09-08] 
·8月下旬以来纱布产销继续好转 溯源订单表现偏强[2024-09-04] 
相关出处  
·康平纳:磨砺大国重器,领军绿色产业[2022-10-10] 
·震纶棉纺:深耕细作细分领域,创新转型产业高端[2022-10-10] 
·牛牌纺机:唯坚持 得突破[2022-09-30] 
·乐祺集团:数智转型 走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2022-09-30] 
·南山智尚:“双链协同”打造多元未来[2022-09-29] 
·经纬智能:扛起棉纺纱锭半壁江山的秘诀——以“攻”为“御”[2022-09-29]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