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笔者曾作出2010年人民币在第二季度重新升值,在第三季度开始加息的预测。然而随着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再度超出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可能在2010年再度出现过热的判断,使得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提前升值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分别为6.2%、7.9%与9.1%,第四季度则升至10.7%,全年GDP增速达到8.7%,超预期完成了保八目标。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为负,这意味着仅凭消费与投资增长,就为中国GDP增长贡献了超过10个百分点。而目前出口反弹速度惊人,2009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高达17.7%。考虑到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增长的低迷,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可能超过25%。一旦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转负为正,如果消费与投资继续维持之前的增速,这意味着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可能超过12%!出口增速的恢复对于出口行业与就业而言是喜讯,但对宏观经济增长而言则意味着总需求重新进入过热区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已变得势在必行。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显著收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似乎都有较大难度。而人民币升值同样能够达到收紧总需求的效果,这就是笔者为何判断升值时间可能提前的原因之一。
2009年12月,中国CPI同比增速达到1.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增速达到5.3%,这说明CPI增长主要是内源性的。同月PPI同比增速转负为正,达到1.7%,其中采掘工业品与原材料同比增速高达17.6%,考虑到中国PPI走势与国际大宗商品走势的高度一致性,可以说PPI增长主要是外源性的。CPI与PPI同时出现正增长,这意味着自2009年2月以来的通缩格局已经正式结束。基期因素、农产品(15.56,0.16,1.04%)价格与要素价格调整将成为继续推高CPI的因素,而国际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进一步推高PPI。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传导后,PPI也将通过制成品渠道推高CPI。这意味着2010年通货膨胀风险进一步上升。针对当前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增速依然比较缓慢的事实,中国政府在近期内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削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控制PPI的快速上升,就成为中国政府前瞻性应对通胀压力的潜在选择之一,这是升值时间可能提前的原因之二。
从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来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低于潜在增长率,出口行业同比负增长,通胀率为负的情况下,其他国家没有太强烈的理由要求人民币升值,国际舆论对人民币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但随着中国GDP增速突破10%,出口增速突破20%,CPI增速回归到正常水平,在欧美国家的失业率依然高达10%,经济增速乏力的背景下,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自然会接踵而来,要求人民币升值将成为国际媒体一边倒的主旋律。中国要继续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大国的形象,就不能不考虑到来自整个发达国家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外部压力。在一边倒的外部压力下,流入中国套取未来人民币升值收益的热钱规模迅速放大。为了应对外部压力以及防止热钱套利,中国政府可能会选择提前升值,但明确一段时期内最大升值区间(以降低对热钱套利的激励)的策略,这是笔者判断升值时间可能提前的原因之三。
目前国内外分析人士对人民币升值时机的判断可谓众说纷纭。最激进的观点是,达沃斯论坛结束之后到农历春节之前。次激进的观点是,农历春节之后到两会之前。比较保守的观点是,两会之后的第二季度。最保守的观点是下半年。笔者的预测是,升值时机可能出现在两会召开前后,但2010年的升值幅度依然在5%的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