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起,在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名晨跑者风驰而过,他的跑鞋是糅合了美国科技元素的“中国制造”;豪华住宅内,主妇端着豆浆,她打开的冰箱是融合了欧洲风格的“中国制造”;一部安装在汽车中的MP3播放器,是使用了硅谷软件的“中国制造”;还有模特身上华丽的服饰,是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制造”;穿梭、往来于世界各地的商务飞机,更是全球合作下的“中国制造”。
这则广告由中国商务部会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和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等4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其创意是表现从“Made in China”到“Made with China”的理念升级,强调中国企业与海外公司合作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其实在2009年,中国制造的日子并不好过,它们大都经历了低谷。这一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的猛烈冲击下,中国制造最具代表性的行业纺织服装业,也进行了一次“V”字型转折。
谷底
或许谁也没有预料到,多年来一直稳步上升的中国服装业,在近两年突如其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遭受到了较大冲击,自2008年以来,行业呈现整体下滑态势。
根据行业数据,这一年国内服装企业在5个方面都出现了下降:产业规模扩张止步,服装总产量下降,全年增幅为-10.16%;小企业队伍萎缩,产业效益明显下滑,企业亏损面加大;行业投资增速下滑,特别是新开工数量下降明显;国内市场低迷,服装类消费增幅下降,消费结构生变;服装出口实际下降。
而跨入2009年后,这种状况仍在延续。
“现在来我们这儿的外地人少了”,绍兴柯桥的徐师傅开了5年出租车,他说去年开年是生意最清淡的。一天一百四五十元的收入,不及往年淡季。2009年3月初,他忧心忡忡地等待市场人潮的到来,“我只是想知道,是会慢慢好转还是更糟?”
他的疑问更是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的疑问,事实上,在去年开年的一段时间,这个疑问的答案并不能让人乐观。
作为纺织服装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成为了这个答案的注解。
去年9月左右的年报显示出其中一些公司正处于谷底徘徊的艰难处境——去年上半年在沪深两市纺织板块的39家上市公司中,有华芳纺织、华纺纺织、美欣达和德棉股份等7家亏损,亏损幅度最大的是德棉股份。盈利公司的盈利额也微乎其微,而服装制造业表现也只是略好于纺织业。
综观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业绩不难发现,在经营压力之下,上市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滑。
其实在2008年年底,商务部就曾预计,2009年上半年中国纺织服装业绩将继续整体不佳。来自行业数据证实了这种预测。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对去年服装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可以说,去年前两个月,纺织服装业承接了2008年以来的颓势,是行业“最黑暗的日子”。
出口表现得最为明显。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1—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19.03亿美元,同比下降14.52%,其中纺织品出口72.86亿美元,同比下降20.6%,服装出口146.17亿美元,同比下降11%。
而在去年4月开始的第105届广交会上,纺织服装出口成交32.3亿美元,减少一成以上。
2009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异常严峻。从市场方面看,在欧、美、日等我国纺织品主销市场没有回暖迹象的同时,对非主销市场的出口也出现了严重下滑。从出口品种看,不仅服装等纺织终端产品出口下降,纱线、织物等中间产品下降也十分明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说。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也认为,由于我国纺织服装业外需依存度较高,受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影响,2009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业出口大幅下滑。全球金融危机蔓延造成国际需求萎缩,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造成了很大影响。
国泰君安纺织行业研究员李质仙认为,外需下降是出口下滑主要原因,尤其是欧美日三大市场消费能力下降。纺织品服装交货周期一般在2—3 个月,2009 年前两月交货多为2008 年四季度订单,当时正值欧美经济危机爆发高峰,经销商出于恐慌大幅减少订单,清理库存以应对危机。可以说2009 年一季度交货的出口订单充分反映了经销商对于欧美经济的悲观预期。
“每年春节过后是服装企业集中接订单的时候,但今年拿到合同的企业非常少。”CHIC2009期间,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说。
甚至订单到手也不是万无一失。去年1月份,绍兴商人林玉新接了一个俄罗斯的单子,50万的货。“对方付了30%的订金,可等货出来就再也联系不上了,他们扔下十几万订金消失了。”
业内人士认为,订单下降意味着需求未转暖,“行业仍在低谷徘徊”。
爬升
其实作为出口导向型行业,纺织服装业自2007 年开始就由于人民币升值、要素价格上涨等因素,先于国民经济陷入困境;而作为终端消费品制造业,行业需求回暖又将滞后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导致纺织服装业在景气低谷徘徊时间要长于其他行业。
不过在去年一季度后,行业回暖迹象开始变得明显。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认为,面临经济下滑,纺织服装企业通常采取出清库存的策略。一季度末,纺织品库存比年初明显下降,而服装库存则比年初大幅下降18.3%。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如同分析人士认为外部需求导致2009年年初行业低迷一样,对于回暖反弹的原因,他们也把原因首先指向了外部需求。
“美国纺织品服装月度零售额在2009年2月有所反弹,下滑幅度收窄;德国消费市场运营稳定,3月份的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已反弹。经历了几个月清仓,海外零售商补库存带来中国出口改善”。
2009年10月份以来,中国服装名城福建石狮又现繁华迎来“暖冬”。据该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调查表明,其几大服装街区的生意,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好时期。
服装大省山东的回暖信号出现得更早。进入2009年6月份以来,山东家纺服装企业订单量有较大增加。行业回暖带动上下游企业信心提升,很多南方大中型纺织、面辅料企业纷纷来山东开拓市场。在10月举行的2009年秋季青岛面辅料展,除山东本省企业外,还有很多来自绍兴、常州、吴江、无锡、南通、海宁、长乐、泉州、佛山等南方地区的企业。
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2009年,山东服装业企稳回升,产量微长、附加值增长,企业利润回升。
湖北省服装商会秘书长张书霖也表示,“金融危机对服装出口影响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今年我们度过了一个暖冬。”
受危机影响,湖北省进出口下降,但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行提价后,国外需求不减反增。比如美岛公司,虽然英国MARCO公司每年采购量在100万件左右,但加工毛利率只有5%,美岛公司果断将其淘汰并发展新客户,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这一举措使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20%以上。
而在2009年,湖北省服装商会会员企业300余家中的40家出口加工型企业,出口贸易额“比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底平均上升了10%—15%左右。企业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无一家出现停产、倒闭、裁员。”
事实上,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从国际需求骤降、海外订单锐减、行业效益滑坡的谷底,重新步入效益上扬轨道,殊为不易。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11月行业利润增速已经回升,特别是度过政策密集期的5月份以后,纺织行业利润额同比增速呈现不断加快的特点。
分析人士将纺织行业放到全国工业增长曲线中对比,优势十分明显。2009年1—11月,我国52963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行业利润额增速为25.39%,较2009年1—2月显着回升了36.4%,较全国工业增速亦高出了17.59%。同时,1—11月纺织行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也下降明显。
而中国服装协会的分析则显示,2009年一季度,中国服装生产大幅下降,二季度开始回升,三季度继续回暖。“2009年最大的亮点就是效益增长逆势而上。(前三季度)除了行业利润总额、企业平均利润总额、人均利润分别实现17.30%、8.95%和21.15%的较大幅度增长外,行业利润率也同比增长4.05%。劳动生产率持续两位数增长。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由于内销比重增加,产销率和毛利率都出现了下滑,但下降幅度都在可承受范围内。”
内销市场的状况也在一季度后开始改善。
中国服装协会分析认为,国内市场“4月份开始逐渐好转,5月份冲高,6—7月份进入服装销售的传统淡季,但市场并未受明显冷遇。”
到了9月份,企业家信心指数有更为明显的上扬,消费者信心指数有也上翘,说明对经济发展状况最敏感的企业家根据经济预期作出了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普通消费者也受影响改变自己的消费计划。
而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统计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增速为13.45%,其中三季度服装销售价格提升明显,零售额增幅创年内新高。在对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销售的统计中,三季度零售额增速为20.3%,比前两个季度加快12.09和5.72个百分点;零售量同比增速虽比二季度明显下降,但零售额增速却高于二季度,说明三季度零售额增速已由二季度的数量拉动向单价提升拉动转变。
事实上,由年初承接2008年的颓势继续在谷底徘徊,到一季度后逐渐企稳回暖并缓慢上行,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业经济运行完成了一次“V”型转折。虽然由于国际市场总体回升乏力,出口总额依旧底部震荡,对美欧出口呈现缓慢回升,对发展中经济体出口仍旧低迷。但投资持续增长;内销回升明显;消费价格指数降幅收窄,市场消费信心逐渐增强;行业利润增速反弹显著;就业形势趋向缓和。
“产值、产量及内销增速呈明显‘V’字型复苏态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说。
这种向好走势也许有望延续: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或将有所好转,国内市场也将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逐渐趋好等有利因素。
行业复苏当然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努力,不过除此之外呢?在数据的表象下,是什么因素确保、导向并推动了中国纺织服装在2009年完成“V”型转折,并有望在2010年持续向好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