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率先从世界经济的泥淖中抬头,但“后危机时代”的压力有增无减。
复苏发动机:出口让位内需
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部需求的弊病,在本次危机中暴露无遗,尽管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扭转经济快速下滑,但是也让经济结构调整有“开倒车”之势。
危机刚刚来袭时,2008年底,政府就立即提出包括4万亿在内的扩大内需的“一揽子”政策,作为应对危机之举。在这帖猛药之下,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3.3%,为1981年以来最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际增长16.9%,为1986年以来最快增长。作为内需组成部分的投资和消费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这场扩大内需的“保卫战”中,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5%,投资贡献率为32.8%,但是上半年,消费的贡献率下降为53.5%,投资上升到87.3%。2009年全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5%,同时投资对GDP的贡献达到92.3%。
也就是说,去年经济GDP增长8.7%中,投资贡献了8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了4.6个百分点,而净出口拉后腿了-3.9个百分点。
最近十几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40%到60%之间,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左右,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越来越强。原本在2007年我国GDP增长11.4%,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消费对GDP的贡献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但是金融危机又将投资推上了主要拉动力的位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今年的重要课题。让经济增长由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投资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因此,2010年,在外需环境严峻、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如何扩大消费,成为2010年扩大内需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考虑到投资增速将适度回落,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消费有望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居民消费率是硬指标
但在我国消费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就是与政府消费率相比,居民消费率下降明显。
中国社科院曾在去年二季度的报告中指出,表面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表现较好,但实际增量中,政府和企业的贡献占到66%;而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只剩34%的增长。统计显示,居民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由1978年的78.6%,下降到2007年的72.7%。2000年前,居民消费比重保持在75%以上,在1988年曾达到80%。
居民消费,是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促进居民消费不仅是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基点,而且有加码之势。政府高层已多次表态,今年重点着力增强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上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扩大补贴产品范围,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此刺激消费。
2010年,居民消费将成为“扩大内需”中最重要的一环,也许,这才是经济复兴最应该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