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3月14日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表态,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15日,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无本金交割合同(NDF)创下4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多位专家表示,渐进的市场化改革应该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
人民币NDF应声下跌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人民币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美国去年出口下降17%,但是对中国的出口仅下降0.22%。”温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时,举了欧盟、美国等很多国家对中国出口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强势的例子。
受此影响,截至北京时间17:34,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NDF最高报6.6490,相比之下,前一交易日收盘价6.6260。说明上述讲话改变了部分投资者认为人民币将升值的看法。
在温家宝发表此番言论前,上周五(3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1年期NDF触及7周低位6.6180,说明在2月中国出口数据利好的背景下,市场上预期人民币将在1年后升值的投资者大幅增加。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温总理的上述言论并不意味着否认人民币币值在今年出现重估的可能性,只是时间上需要重新定义。目前看,人民币在一季度将维持稳定,短期内出现升值的可能性不大。
国内即期市场方面,人民币兑美元询价系统报价保持稳定,15日收盘报6.8260,最高价6.8267,最低价6.8265,中间价6.8261,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6.8262小幅回落,上日收盘报6.8255。
专家:波幅不应过快放大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分析师蒋舒博士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特征概括成“渐进、有序、放开波幅”。蒋舒认为,远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进一步市场化,美元以外的其他种类的货币在一篮子货币中所占的权重会逐步提高。但他同时强调,这个过程是长期的,由于目前中国国际结算主要使用的是美元,因此,即使汇率形成机制回到危机前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美元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很大的权重。
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化改革的取向反映了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在我们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后,汇率改革揭开了序幕,接着,我们经历了1994年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随后于2005年7月确定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应该说,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越来越体现了国家总体经济改革的脉络和思路。”赵锡军说。
蒋舒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固定的汇率制度人为地消除了出口企业远期结售汇的风险,在成熟的外汇市场,需要有一种对冲汇率波动的工具来应对这种风险。适度将汇率的波幅扩大,会培养国内企业应对汇率变化风险的能力。但是,波幅又不应过快放大,如果汇率波动过大,国际游资将会攻击本币,同时对国内的经济发展也不利。蒋舒表示,整体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将是不可避免的。
汇改以来人民币已有较大升幅
对于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这个问题,赵锡军表示,温总理关于汇率估值的表态实际上讲的是汇率均衡的问题,目前对这个问题有很多讨论。但是,国外对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看法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人民币从2005年7月21日的汇改以来,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升值,西方国家不应该静态、僵化地看待此问题。
蒋舒告诉记者,高盛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现在的人民币的名义汇率跟实际汇率很接近,甚至人民币的名义汇率还可能被高估。高盛的观点实际上打破了国际投行先前对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共识。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也认为,人民币估值是否被低估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不能说西方媒体一边倒的低估判断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