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招商银行资金交易部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人民币升值应当极为谨慎,年升值幅度不宜超过2%,且1-2个季度内汇率仍会大体持稳,人民币兑美元波动极限在6.80元。
招商银行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报告中指出,单纯从经济层面观察,出口、外需、顺差、通胀、美元汇率等多项因素,决定了人民币并不存在升值的空间。
而政治因素加大了人民币前景的不确定性,这对涉汇企业提出了挑战,但决策层在中短期内可能倾向于维持汇率稳定。
**经济层面不存在升值空间**
中国出口仍处在恢复性增长阶段,而非扩张性增长,“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尽管近几个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但这主要是基于去年的低基数效应,同时也应注意到出口连续两个月环比下滑的现象。
外需前景仍不明朗,目前除美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复苏都不是很理想,而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欧盟还面临主权债危机的考验。
中国的贸易顺差在持续收窄,2009年顺差较2008年下降了30%,而今年2月的顺差则创三年来最低(剔除经济危机对2009年的影响),中国的贸易失衡正在不断改善当中。
尽管中国2月CPI涨幅加快,但我们判断年内通胀水平不会超过4%,而全球的产能过剩,美元强势,也将限制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空间,因此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对冲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不大。
美元近期的大幅走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政治因素**
但是,假如将政治因素考虑进去,则形势将变得极其复杂,其中会涉及国际压力、大国博弈、利益交换等问题,我们难以将这些因素纳入模型去进行分析,同时升值前景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大幅上升,这对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做出合理的外汇资金安排将提出极大挑战。
在政治层面,中国决策层似乎存在分歧,不同部委间的表述有一定差异。迄今为止,中国最高层面就人民币汇率的表态,当属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的言论,即“人民币币值没有被低估”,并强调用强迫手段压迫人民币升值是错误的。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认为中短期内决策层并不打算升值人民币,央行中间价的变化可能只是对市场的试探举动。
人民币中间价自2月25日以来,出现连续高开,虽然幅度不大,但却创下2009年5月以来的新高。
**升值恐引发通缩风险**
在经历了前几年人民币大幅升值、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以及生产成本上升後,中国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尽管很难获得权威的调查数字——相信已经大幅下滑,尤其是那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若人民币重启升值,除了一部分企业破产外,还会促使一部分企业转战国内市场,这将与国内大规模刺激经济所带来的新增产能相重合,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局面,迫使下游企业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
此外伴随着产能过剩加剧,人民币升值还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部分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破产将释放失业压力。
2,由于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下游厂商提价空间有限,从而导致CPI涨幅受限,难以出现高通胀的局面。
3,中期阶段内,由于美元走强及全球需求不振,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在目前水平维持振荡持稳,而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进一步削弱物价上升的压力。
4,产能过剩导致库存上升,企业周转效率下降,附着于存货的货币量上升,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5,随着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前期信贷高潮期形成的坏帐逐渐暴露,银行将收缩信用,导致部分货币退出流通,滞留在银行体系内。
6,升值後可能引发热钱获利平仓,返回境外,从而进一步抽紧中国的流动性。
以上几点综合起来,存在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升值将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在国内产能过剩、内需尚未明显启动、产业升级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便升值,也应考虑将升值幅度控制在每年2%以内,给中国经济和外贸企业留出相对宽松的应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