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工短缺的情况仍旧存在--学者
* 工厂管理者提高薪资,但仍招不到人
* 薪资上涨预示消费上升和经济的重新调整
人口与劳动经济着名学者蔡昉表示,中国沿海地区企业招工不足的麻烦可能演变成顽疾,并预示工资也将上调。
数千万民工春节返乡以来,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恶化,这在出口贸易繁荣的沿海地区尤其明显。
中国政府认为短缺只是暂时的区域性现象.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却持不同看法。
"中国民工短缺的问题肯定会继续存在。"蔡昉向路透表示。
尽管中国就业市场的适龄人口(15-64岁)要到2015年才触顶,但工厂已经感到招工困难重重。
蔡昉称,尽管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出口商,有超过2,000万民工丢了工作,但中国1.5亿民工的薪资在2008年增长19%,2009年增长16%。
浙江温州一家制鞋厂的经理称,虽然已在去年1,500元(220美元)平均月薪的基础上涨了200-300元工资,但仍然无法完成招工300人的任务。
"我们今年收到很多订单,但问题是,人不够。"他说道。公司面临新开工厂的竞争,无法提价,利润率因此受到了挤压。
**向内陆地区转移**
"无疑,中国工资水平的长期趋势是上涨,"蔡昉称。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CICC)的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将助推工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进而提高消费。
"鉴于日本和韩国的经历,我们对于未来几年城市对汽车、旅游服务、医疗、文化和娱乐等的消费,以及农具销售快速增长非常乐观,"他们在一份报告中称。
在中国,劳动力通常占制造业成本的不到10%,但企业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风险.这些企业很多利润微薄。
企业以往能够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抵消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将生产转向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内陆地区,蔡昕认为这种趋势将会加强。
"1,500元的月薪在广州可能很难招到人,但在内陆地区会有很多人愿意接受,"他称。
成本压力也将迫使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而这也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
"沿海地区的血汗工厂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利润空间小,肯定会消失,"蔡昉称,"产业升级进程将会加快。"
而且随着招工越来越难,地方政府将被迫从"引资(pro-capital)"的策略转向"引工(pro-labour)".例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降低农民工落户门槛等。
广东地方政府计划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20%以上.广东省出口约占全国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