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要想在中国畅销,不妨大肆抨击美国。
宋鸿兵2007年出版的《货币战争》一书,把两百多年来的金融危机归咎于鬼魅般的欧美金融精英;而去年出版、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畅销书《中国不高兴》则宣称,美国是全球经济中的“黑手党头目”。
今年的一本新书也带有民族主义色彩,是经济学家巩胜利写的,但书中建言可能会受到华盛顿的欢迎。《中国很高兴》宣扬以下观点:中国不断崛起需要一种强势的货币。
“中国要生存和继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是绝对必要和不可避免的。”巩胜利表示。
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昨日开始就中国汇率政策举行听证会,但北京方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强硬姿态毫无软化迹象。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表示,人民币没有低估,要求中国放弃非正式盯住美元的政策,是一种保护主义做法。他本周还透露,3月份中国可能出现一些贸易逆差。
然而,在私底下,围绕中国在汇率问题上该如何去做,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意见纷纭。
近几个月来,中国社科院一些经济学家一直在敦促允许人民币较大幅度地升值,他们人数不多,但名气较大。张斌在今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呼吁,应该让人民币升值10%,并加大日交易波幅的灵活性,以便当局能够更好地控制货币政策,抑制通胀。
文中写道,汇率制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社科院另一位研究员张曙光表示,为了发展服务业,减少对出口的倚重,中国有必要让人民币升值。
然而,这种公开呼吁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情况相对较为少见。
虽然中国许多著名经济学家都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解决中国巨额经常项目盈余,但他们往往也指出,汇率绝不是造成巨额盈余的主要原因。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给我们造成失衡的,实际上不是汇率,而是我们的高储蓄率。”
中国经常项目盈余自2000年以来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储蓄率在这十年内也同样大幅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业产能投资猛增。李稻葵教授表示,中国人之所以储蓄这么多,是因为家庭收入相对偏低,这意味着,要减少储蓄,抑制贸易顺差,真正的关键是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实行减税措施,以增加人们的收入。
他表示:“一定程度地提高汇率,将鼓励制造业进行逐步调整,因此符合我们的利益。但施行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要重要得多。”
北京大学研究员、花旗集团(Citigroup)前经济学家黄益平也认为,人民币有升值的必要,尤其是在通胀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但他也认为,汇率并非造成中国失衡的主要因素。
相反,他认为,失衡的根源之一,是经济改革的不对称性。在这样的改革下,政府依然控制着重要商品的价格,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仍没有支付基本生产要素的全部价格,尤其是能源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