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提出的:“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高很多。”很显然,创新已经成为本世纪所有企业发展的马达。3月26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理事扩大会议暨2009纺织工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对2009年度行业创新人物进行了表彰并举行了创新人物论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2009年纺织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做了分析,围绕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以及区域结构调整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总结,全面总结了2009年纺织行业的发展及协会工作,并对2010年正在做的重点工作以及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分析。
年度创新人物已发挥示范作用
自主创新也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自2005年以来,在全行业开展了对年度创新人物表彰的活动,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培育创新人才,以带动产业的提升与发展。这些受表彰的年度创新人物,在行业中已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杜钰洲说:“让这些创新人物在台上谈经验、谈策略,这就解放了我们行业服务的思想,虽然每个人谈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对于全行业来说启发都很大。”
创新人物论坛以为行业建言献策为主题,充分肯定了创新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交流了应对经济危机的宝贵经验,深度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家、大学的领军人物在论坛中畅所欲言,他们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把创新的信息、创新的思路在全行业中散播开来,充分发挥他们在行业不同领域的领军作用,对于进一步推动和提升全行业创新工作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800万元带来的“甜头”(小标题2)
创新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动机,可是创新常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桂生说:“同和公司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出资800多万改革创新、提高生产能力,因为我尝到了甜头。”
面对创新,崔桂生有不服输的精神,在中国纺织工业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他们的产品到了世界每个角落,他们的纺织器材也得到了发展。由于产品出口受到阻力,很多的企业很恐慌,如果在这时购置国外的罗拉(纺织机上用来拉紧纱线的机件),投资相当高,是一件极具风险的事情。同和公司却秉着不服输的理念,花巨资购置国外的罗拉,积极开发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紧密纺装置,以创新理念勇往直前。
他强调:“世界上有的同和公司都会有,我们不服输。我们也想过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产能过剩、用工荒的情况,我们需要什么?是产品质量的提升,同和公司有这个责任、义务搞下去,使我们中国的纺织企业用的好、用的起。”
产品创新不能过于超前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算是比较小的公司,现在规模是12万纱,有16台喷气涡轮纺纱机。规模不大,但华源发展的速度却比较快、产品质量也很高。公司从03年开始投产建设,投产之后经过张兰峰等公司领导进行市场分析,他们确定要走新型纤维纱线这条路。公司从04年开始做多品种、差异化的,以环保、生态和功能为特征的新型纤维纱线。
张兰峰说:“现在我们公司主要做一些有机棉,我想公司这几年真正的是走出了比较艰难的、比较艰辛的产品创新的路。回过头看,我觉得这条道路选择的是正确的,应该说是适合企业发展的。”
在创新方面,他有几点感受。第一,产品创新一定要和市场结合起来,围绕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做产品一定要比别人超前一步,但也不能超前的太多,过于超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奠基者。然后,产品创新一定和技术创新相结合,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如华源公司的12万纱锭,如果没有纺纱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就会受到局限。第三,创新要有信心、决心,大家都知道产品创新、结构调整等等,但如果没有上到最高决策者、下到全体员工的坚定信心,往往创新容易走回头路。
期待公共信息平台
福建鑫华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粘伟诚坦言,鑫华公司在2009年可以走这么快,一个是内部的创新,一个是外在的创新。内部创新主要有一个是产业链的创新。他们开发出的生产线达到了国际水平,幅宽做到三米,结合上下游装备的创新,这是鑫华公司在整个无纺布加工领域可喜的一面。第二是人才创新,他们跟天津工业大学合作,在2006开始走上产学研,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认为人才可遇不可求,他们就加大具体创新人才的思维观念。2009年鑫华公司进行技术创新,研发了十几种产品。另外影响市场消费,打造自己的营销团队。他们走的是工业消费市场,走出去跟客户介绍无纺布的应用、性能。所以他们和天津大学共同引导市场消费,构建一种差异营销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思路。
粘伟诚说:“为了行业的未来创新,我希望:第一,协会帮我们产业更快构建一个信息平台,因为我们处在提升规模化、步入上市的阶段,产业用的纺织品太弱了,希望协会加快信息平台的构建;第二,希望协会告诉我们在未来三十年,中国纺织新材料的潜力在哪里,能不能让我们看到更清晰的路线?第三,行业标准相对落后,能不能构建一些专业的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