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救助希腊的无奈之举算不上合乎规范的决策,但却在无意中产生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效果:增强了欧元区出口竞争力。
这给欧元区带来了一丝希望。
欧洲领导人在希腊援助计划问题上争论不休,令人担心希腊危机将蔓延至欧元区其他地区,并使这一货币联盟的存在面临威胁。在这一背景下,欧元区兑其他货币大幅下挫。自2009年年底希腊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兑美元已累计下跌了12%。但欧元贬值本身又为欧元区摆脱危机开辟了一条新路。
来自欧元区商业领域的最新数据显示,尽管货币和债券市场崩溃,但德国和法国经济仍获得了增长动力。对商界人士的调查显示,德法两国经济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而欧元走软带来的出口机遇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慕尼黑智库德国经济研究所(Ifo)上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备受关注的德国4月份商业信心指数升至101.6,为2008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也远远高于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调查预期的98.9。Ifo主席Hans-Werner Sinn表示,德国经济已经开始提速。
金融信息公司Markit上周发布的月度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4月份欧元区16国私营部门产值创32个月新高,受在该指数中所占权重最大的德、法两国产值增幅强于预期拉动。
尽管欧元区接二连三地发生主权危机(周二葡萄牙和希腊主权评级同时被下调,欧元和许多欧洲主权债券随之大幅下挫),但实体经济的数据却令人鼓舞。这表明德、法两国可能能更好地应对危机带来的影响,情况不会像市场想像的那样糟。德、法两国是欧元区主力,将承担希腊援助计划的财务负担。
实际上,市场脱离根本经济现实的紧张情绪可能恰恰是欧洲目前所需要的。
德国和法国经济复苏意味着面临困境的周边国家可提高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比如,今年夏季可能有更多德国游客去西班牙的海滨胜地度假)。另外,一旦希腊不能实现削减巨额财政赤字的目标,希腊债权人(无论是银行还是政府)可能遭受的财务损失也会因德法两国的经济复苏而得到缓冲。
不过,只要遭受损失的担忧仍令市场不安,并推高某些欧元区政府和企业的借贷成本,那么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在加息问题上就会迟疑不决。由于上调基准利率是希腊、葡萄牙或西班牙最不愿看到的,因此欧元区加息的时机可能进一步推后。
当然,如果德、法两国的经济增长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欧洲央行最终可能会面临在满足这些国家需要和稳定物价之间作出权衡的局面。但眼下,欧元区物价水平仍较低,而且Ifo调查显示,工业产能仍严重利用不足,这是一个通货紧缩因素。
欧元走软产生的这些效应给灵活汇率制度带来有力支持。
从欧元区整体来看,欧元汇率下跌自动稳定了当地经济,起到了天然减压阀的作用。让货币贬值来刺激经济,这对危机中的国家来说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要是希腊可以这样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