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2日,来自运城空港开发区的一则消息,引来无数人侧目。
华雄纺织投资3.2亿元的10万锭高支精梳纯棉纱生产线试投产。
这本是一则很正常的新闻,却因这家企业的老板身份是“煤老板”而备受关注。
纺织业,在这个山西人似乎并不擅长的行业,在这个长期被南方人“霸占”的行业,在这个竞争几乎残酷的“红海”,第一次有山西人亲身试水,目标直指纺织业的高端面料。
不平衡的格局
“从山西省纺织工业中各行业的情况来看,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在山西省,棉纺织是支柱行业,大麻等特色纺织极具潜力,但真正是大众消费的服装、家纺却难以有所突破,产业用纺织品非常薄弱。”山西省纺织行管办综合部的贾部长一语见地。
棉纺织在山西省纺织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均占到50%以上。大麻和丝麻混纺产品是我省特色纺织产品,在全国占据优势地位。山西绿洲纺织有限公司掌握着大麻脱胶、纺纱、织造的核心技术,获得六项科技成果,拥有四项国家专利,企业发展初具规模,装备水平跨入先进行列。在印染行业,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华晋、彩佳两户民营印染企业生产形势很好,并且有加速发展的势头。
而真正作为纺织工业发展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的产业用纺织品,在山西省的生产却逐步萎缩,目前几乎是空白。山西省的服装、家纺企业主要靠承揽加工、贴牌等方式生产,没有品牌知名度。虽然近年来这一现象有所改观,涌现了“森鹅”、“吉利尔”、“红萍”等服装、家纺品牌,但依然没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山西的优势
虽然纺织行业仅占据着山西经济不足1%的份额,但是在全国纺织界,却有一个无人不知的山西品牌——“绿洲大麻”。
从山西省晋东南纺织厂到晋城市纺织厂,再到现在的山西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40年风雨兼程,山西绿洲已由一个只能生产低支纯棉纱、窄幅布的小型棉纺厂,成长为集大麻纤维脱胶、梳理、纺纱、织造和服装服饰加工于一体的大麻纺织生产企业,成为“中国名牌产品”的生产者、国家大麻纺织产品开发基地。
“山西省纺织工业历史悠久,与沿海等地相比,在人力资源、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有比较优势。加之全国最大的纺织机械生产基地就在我省晋中市,发展棉纺织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节省建设资金、享受便捷售后服务方面有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山西省纺织行管办主任李锦旺如是说。
山西拥有丰富的棉花、羊毛、蚕丝、麻等自然资源,发展纺织服装业条件得天独厚,同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是中西部发展纺织服装业的重要优势。
“而且山西省民间资本充足,且近两年出现了投资纺织工业的趋势,只要各级政府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扶持,充分利用好整顿煤焦企业的机遇,纺织工业必将有一个较快的发展。”作为山西省纺织工业厅改办的一位亲历者,贾部长仍然对他所热爱的这个行业满怀憧憬。
据了解,目前,国内发达地区的纺织业由于能源、劳动力等因素,已经开始向内地转移,而我省在这些方面有优势,具有承接转移的能力。特别是晋中、晋城、运城等市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扶持纺织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
“红海”突围
在山西纺织行业缓慢改制的短短20年间,东南沿海的很多纺织企业却在迅速崛起,形成了一个个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整个全国的纺织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片竞争激烈的“红海”。
面对这片竞争的“红海”,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和山西的产业调整后,越来越多的山西民营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对解决就业、创造社会价值都有无限潜力的行业。
近年来有太原琦峰、榆次华茂等30余家民营企业进入棉纺织行业,新增棉纺生产能力30多万锭,使山西省的棉纺能力从2000年的70万锭发展到现在的100余万锭。
在运城空港,今年有两家纺织企业投产。一家是中鑫洋麻,一个特色种植带动力强的企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8000万元;一家是华雄纺织,这个由煤老板投资的转型发展企业,目前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排至明年3月份。
而老牌的国企,山西绿洲纺织有限公司拥有四项国家专利,有六种产品被授予“国家级新产品”称号,有20种面料入围“中国流行面料”,其中大麻纱及面料80%出口到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服装、床上用品30%出口,目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山西纺织行业要实现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应该把市场机制真正建立起来。纺织企业要深入研究市场经济的特点,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李锦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