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国际原材料价格“联手”上涨推高通胀预期
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升温,房地产紧缩措施拖累股市的担忧挥之不去,与此同时,希腊债务问题日益恶化导致外盘连日下跌,市场悲观情绪浓重。内忧外患之下,沪深股市遭遇暴跌,截至本周五,A股创下8个月来的收盘新低,上证综指一举击穿2700点关口,深指逼近万点大关。根据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统计局将于下周二公布4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而央行也将于下周一公布4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届时,新增贷款额、CPI、PPI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数据将陆续出炉。那么,这4大敏感数据在未来将如何演绎?《每日经济新闻》本周采访了多家机构和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为您详细解读。
今年以来,CPI和PPI的攀升与回落不断刺激投资者的神经,挑战决策者的耐性,是加息与否的“风向标”。为了应对日益强烈的通胀预期和加息传闻,央行和货币监管部门频频通过数量型工具,回收市场流动性。而流动性的收紧,刺激政策的日渐退出,不仅扣紧股市的“阀门”,与此同时,在上述两方面挤压之下,投资增速趋于回落,企业盈利空间日渐缩紧,又在基本面上解释了股市的“跌跌不休”。
食品涨价推高CPI
从各方观点看,受食品价格推动,4月份CPI将高于3月份的2.4%,环比上行幅度在0.1~0.4个百分点,表明二季度的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其中,中信建投和兴业证券给出最高2.8%的增幅预期,中信证券(600030)与申银万国认为CPI将同比上涨2.6%,而华泰证券(601688)则认为CPI仍将维持在2.4%。
食品价格上涨被各方普遍认为是4月份CPI可能超预期的主因。在CPI的构成中,食品权重约为33%,且变动频繁,由此成为决定CPI走势的重要因素。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在报告中称,从4月份农产品(000061)价格来看,蔬菜批发价同比涨幅达到32.3%,考虑到权重变化等影响,4月CPI将达到2.8%。
对于2010年所剩月份的通胀水平,业内人士乐观的预期是前高后低,全年仍较为温和。但随着经济增速和产出超过潜在水平,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可能步入高增长、高通胀的阶段。
长江证券(000783)分析师白羽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预期较多的是认为央行将在三季度加息。随着CPI攀升,未来这种预期会越来越强烈,对股市利空大于利好。
鲁政委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虽然目前粮食价格较为平稳,但是2010年前4个月的异常天气造成的粮食减产可能会在6月夏收时体现出来,从而引发的粮价上涨预期或将延续至下半年。另一方面,国家收储猪肉的政策遏制了猪肉价格连续三个月的下跌后,自4月开始止跌回升,预计这一回升还未结束,其对CPI的影响也可能将持续。
“输入型”通胀乌云压顶
除了CPI,市场也把审视通胀的目光放到了涨势领先的指数——PPI。机构普遍认为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PPI将维持上升趋势,4月PPI预测中值在6.5%附近,高于3月份的5.9%。
部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PPI的加速上涨与能源、有色金属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近几个月的上涨有关。根据商务部监测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显示,4月的前半月,能源、金属、矿产品、橡胶、化工、建材价格上涨,生产资料整体价格涨幅约2.5%。至4月末,生产资料价格较月初上涨约0.78%。
国际市场上,CRB商品期货指数显示原材料性质的大宗商品价格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上涨趋势。有市场人士认为,在需求改善和供应偏紧条件下,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铜价在下半年可能将再被推升至8000美元/吨的高点。国际油价上涨对其它能源品种也有一个促进作用,煤炭价格一般会滞后国际油价一、两个月,这意味着煤炭价格上涨“指日可待”。
政策影响固投增速将放缓
在出口复苏的带动下,预计4月份工业生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强劲增长。然而,环比增长势头已经见顶,预计未来几个月增速将会放缓。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机构均持悲观态度,平均预测值仅为27%。
高盛高华给出的预测为4月份同比增幅为25.5%。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由于去年基数较高,而今年4月份投资环比增长基本稳定,因此同比增速将略有下降。
鲁政委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预计政府将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加之城镇化进程加快,此举将部分抵消一线城市高端房地产市场中投资和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尽管如此,房地产建设活动放缓、价格出现部分调整的情况不可避免,预计房地产建设活动将在下半年出现同比负增长,固投增速也将随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走到拐点。
新增贷款或低于市场预期
在信贷方面也有利空消息出现。有报道称,为控制贷款投放规模,货币部门继续实施审慎监管和信贷额度限制,4月份新增贷款预计仅为6000亿元左右。这虽然符合全年新增贷款净额7.5万亿元的目标,但远低于市场预期。
另一超预期事件是央行周四调低了3年期央票的参考收益率。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向市场发出了强烈信号,即央行目前并不急于提高利率,仍倾向于采用数量型工具来遏制通胀压力。过去11周,中国央行一直通过例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货币市场回笼资金,以配合其它举措来控制过多流动性并遏制通胀压力。本周,中国央行从货币市场净回笼资金达人民币220亿元。
对于中国未来货币政策将如何调整,鲁政委称,M1和M2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来看,都处于近几十年来的最高峰。如果现在的数量调控效果不明显,未来的通胀形势可能更严峻。在三大货币政策里,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已经很有限,而3年期央票的连续多次发行如果仍然不能满足央行的调控预期,那么央行加息也就不远了。
自然灾害多发、气候反常,对农产品(000061)价格的影响开始显现。
近一段时间,蔬菜及部分经济作物价格依旧延续一季度以来的涨势。由于农产品价格涨势依旧,国家信息中心7日公布的数据,把二季度对CPI的预测调高至4.2%。
有分析师向记者说,在蔬菜、经济作物价格普涨,种子、水产养殖景气大增的情况下,农业股或是“最后一道防线”。
蔬菜价格涨势不减
商务部监测显示,4月26日至5月2日全国57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30种,占52.6%;持平的有11种,占19.3%。“五一”期间,宴席消费增加,蔬菜需求旺盛,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上涨1.1%。此外,全国各地的菜价在“五一”后更是正在经历新一轮上涨,部分城市蔬菜的月加权平均价格已超过3元/公斤。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绝大部分蔬菜类品种的价格,都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底,大白菜价格为2.02元/公斤,较半年前上涨110%;土豆为2.96元/公斤,较半年前上涨92%;茄子3.08元/公斤,较半年前上涨113%;青椒4.72元/公斤,较半年前涨96%。
记者发现,较半年前而言,无论是白菜、芹菜、还是西红柿、黄瓜,蔬菜类品种高则涨一倍,低则也有30%、50%的涨幅。
随着气候转暖,蔬菜价格是否仍会延续上涨之势?有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北方春季偏冷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既定因素将导致减产,蔬菜经销成本增加也不利于价格回落。今年以来生产资料、运输、储藏、劳动力成本等纷纷上涨,也会直接导致蔬菜产销成本增加。
豆油有望“接棒”上行
记者了解到,东北地区春季出现了罕见的强降雪天气。黑龙江全省降雪量较历史同期高出90%,这使得黑龙江省的作物播种进度延迟至少10天以上,虽然可能有利于播期较后的大豆种植,但从整个生长链条来看,收获环节可能面临霜冻的危险性也较大。
商务部分析认为,作为大豆压榨的下游产品,豆油期价走势与大豆期价趋同。
此外,豆油、菜籽油之间互有替代作用。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开春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今年油菜籽产量总体减产已成定局,初步预计,云贵两省油菜减产50万吨,减幅50%,约占2009年全国油菜总产的3.6%。
商务部分析表示,由于上市的新油菜籽将面临供不应求的状态,压榨企业不得不提高收购价格,加上国家将继续实施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目前收购价格已提高至1.95元/斤。菜籽油的价格强势将对豆油形成带动作用。
水产养殖景气复苏
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高端海产品今年以来走出了一个淡季不淡的局面。海参捕捞一般分春秋两季,相对而言,秋参价格要高于春参。而今年春季,海参价格依然坚挺,至今仍无价跌迹象。
2009年年初,海参均价仅110元/公斤,而从7月开始,海参价格开始回升,下半年均价接近170元。今年1季度,海参价格仍维持在160元/公斤以上,春节期间甚至超过了180元/公斤。
养殖公司和经销商普遍反映,今冬刺参加工品销售非常好,北京和东北甚至有个别地区出现脱销,并带动大连地区刺参价格即使在春节过后也未出现明显回落。此外,武汉地区刺参消费增长势头也非常强劲,未来还将以省会效应带动整个两湖地区刺参消费量增长。
摩根大通亚洲及新兴市场投资部门主管AdrianMowat昨日在彭博电视台称,A股市场的投资者需要等大宗商品下跌40%后再进入。他目前对A股市场维持“卖出”评级。摩根大通认为,A股市场是今年亚洲表现最差的市场。并且称经济过热是中国面临的一大问题。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未来能采取更多从紧的政策,减少新开工的商品房和基建项目,以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AdrianMowat在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中国A股市场就可以进入投资了。”
AdrianMowat认为,基于出口依然薄弱的前提,目前中国政府仍在实行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方案,而事实上,中国出口正呈现复苏趋势。相比2009年出口将经济增长拉下3.9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转为正数。
AdrianMowat还表示,中国的经济过热问题和巴西类似。中国2010年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速从2009年四季度的10.7%上升至11.9%,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胀,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体,这是人们最不愿看到的。
然而对于中国目前是否存在资产泡沫,以及泡沫问题的严重程度,国外的专家各执一词,分歧差别很大。
《Gloom,Boom&Doom》杂志的出版人MarcFaber悲观地指出,中国经济将在未来9到12个月内放缓,因为种种迹象显示,泡沫正在积聚。
未来资产证券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BillBelchere则认为,无论是日本还是亚洲经济危机,在泡沫时期,大家最关注的是泡沫何时破灭。目前从宏观数据看,中国市场确实存在泡沫,但关键是泡沫发展到什么程度才形成危机。
前英格兰银行的一位决策者WillemBuite预计,中国的资产泡沫可能需要2年的时间来形成,且需要至少3年的时间才能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