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附加值高了,才有活的机会。否则,企业不行了,还怎么养工人?”近来,温州平阳一家服装厂的老板常把这话放在嘴边,她说现在厂里稳定的工人是那些在企业工作了多年的老工人,但有些已50多岁。现在工人难招,企业根本不敢扩大规模,只能够在产品、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否则只有死路一条。目前,招工难已导致一些企业不敢接订单,原本自觉日子还可以过,此时已不得不面对实际,也倒逼着企业转型提升。
今年以来,用工成了排在订单、资金前面的首要问题,没有工人,一些中小企业连订单都不敢接。
一家虚拟经营服装品牌企业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都有供应商,这个企业老总介绍,今年以来这些地区的加工厂普遍开工不足,开工率在70%以上的企业算是不错的企业了,有许多加工厂的合同订了之后,向企业要求延迟交货。
当前的温州服装生产企业两极分化明显:订单稳定的工厂,淡旺季平衡,工人也相对稳定;订单不稳定的工厂,淡旺季不平衡,工人留不住,反过来有单做不了,陷入恶性循环。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好工厂不缺人,好的工厂可以更高的价格拿到订单,可以与好品牌合作,全年均衡生产,得到持续稳定的回报。在招工问题越来越严峻的时候,工人将会更多地朝着这些优质工厂流动。
佳韵服饰有限公司是温州市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长期供应商之一。由于森马每年都有非常好的排单计划,企业全年订单非常稳定,淡旺季平衡,因此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张光婷介绍,去年公司的工人只有700人左右,今年增加到1100多人。
倍发来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华飞表示,全球产业转移的规律向来如此,生产制造总是朝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倍发来早已在安徽等地建立生产工业园区,做好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在温州瑞安的总公司将承担总部功能,只做销售与研发。
早已预感到招工难的红黄蓝集团董事长叶显东说,公司从三四年前便开始不再扩大生产规模,甚至有意地压缩生产。
乔顿集团总经理沈应琴也表示,这几年乔顿根本没有再扩大生产规模,而将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品牌建设上,未来不排除缩小生产规模的可能。
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拜丽德集团等虚拟经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企业早已在两三年前便开始布局,在中西部地区寻找与培养供应商。
温州市服装商会顾问李延辉表示,招工难问题暴露的不仅是用工问题,更是让企业无可回避地去面对自身的综合实力问题,只有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够更好发展,再一味追求量的增长显然已非明智选择。李延辉坦言,或许未来对于温州服装业而言,可能产品数量会下降一些,企业数量会减少一些,但整个温州服装的附加值会得到更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