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山东滨州纺织行业积极落实振兴规划,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打好“十一五”最后一战,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基础。
纺织业是滨州市的支柱产业,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纺织产业的发展。滨州市在《十大产业链发展规划中》把纺织产业列为第一产业链。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形势下,滨州纺织行业根据国家纺织工业振兴规划,适时制定了滨州市《棉纺织行业发展规划》、《家纺行业发展规划》和《服装行业发展规划》,使纺织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滨州纺织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4.11亿元、利税86.62亿元、利润54.8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88%、57.27%、21.59%。
“十一五”以来,根据山东省纺织行业“巩固发展衣着类,优化扩大家纺类,开发提高产业用品类”的总体发展规划,滨州纺织行业本着“以市场为导向,巩固提升棉纺织行业,重点发展家纺行业,拉动扩张服装行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技术,加快新型纤维的开发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新、特、精产品比重,把滨州市打造成具有综合市场竞争力的‘中国棉纺织之都’和‘中国家用纺织品基地’”的指导思想,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一是加大技改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围绕国际市场需求,滨州纺织行业加大投入,加快技术开发中心和现代化检测中心的建设,高质量、高起点加快技术改造。推广新型、高效、节能棉纺织工艺设备,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产品比重的技术改造。发展清梳联合机、新型转杯纺纱和喷气纺纱(涡流纺),增加先进无梭织机、自动络筒机、高效精梳机等,实现技术创新。
二是强化企业管理,狠抓机制、管理创新。“十一五”期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了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按照“五个必须办”(即:所有重点企业,必须聘请全国同行业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进行战略研究,制定自己的技术进步发展战略;必须解决企业的技术来源问题;必须解决人才保障问题;必须把企业技术进步机构和机制建立起来;必须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实施名牌战略)的要求,解决企业的技术依托问题。
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以纺织面料为突破口,重点攻克纺纱、织造、染整等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棉纺、印染、巾被、针织产业升级为重点,着力解决初加工能力过大、比重过高,服装及最终产品能力过小、产品档次相对偏低等问题。
四是加强市场营销,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巩固传统的欧美、日韩、东南亚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非洲、南美、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国家纺织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以来,滨州纺织行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适应了纺织业的扩张要求,对于全市纺织业结构调整、扩大出口、促进市场多元化、增强大型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占有率。
五是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十一五”期间,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努力提高职工整体文化、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开发人才渠道,广泛吸纳企业所需的关键人才和关键技术,同时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慧优势和科研优势。其次加强人才管理,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环境,为各类人才提供科研、工作、生活的宽松环境,防止人才流失。
六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强化环保治理。“十一五”期间,积极引导企业发展起点高、消低耗、高产、少污染的产品和工艺,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新污染源产生。积极引导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认证,并加大对印染、针织、巾被等行业的治理力度,使其符合排放标准,确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