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就业会选择劳动环境好、不上中夜班、工资待遇高的行业,而招工难却给纺织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困难。随着我国东南沿海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很多纺织厂老板抱怨,在这些地区的发展遇到以往所没有过的困难。招工难是棉纺厂现阶段面临的困难,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用工荒只是触发纺企转型的催化剂之一,劳动生产效率低、市场灵活性差、与新型商务模式的隔膜,这些都需要传统纺织业安装信息化的“芯”,带动纺织行业的向现代工业迈进,从而实现加速升级。
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而我国工业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两化融合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在棉纺织行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2009年,工信部在纺织、汽车、钢铁等七个行业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工作,首先进行的是发展水平评估,纺织行业中第一个开展评估的子行业选择了棉纺织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为什么是棉纺织行业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翟燕驹介绍道,棉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占纺织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是我国出口创汇传统支柱产业,也是纺织行业中工业管理基础最好的子行业。因此,选择棉纺织行业作为纺织行业首个进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的子行业,既能反映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在纺织行业中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又能保障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棉纺行业龙头带动作用促使它成为纺织行业首个试水两化融合工作的“先行者”。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认为,棉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以两化融合带动棉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和产业升级,把信息技术渗透到棉纺织生产全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及生产营销方式发生变化,转变粗放的积极发展方式,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可以令棉纺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和产品的趋同性得到改善,从而建立棉纺织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
小企业需要更多重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信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部以及棉纺织行业协会三方合作开展了紧锣密鼓的棉纺织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已经在今年初正式公布。根据评估报告,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处于局部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的阶段。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其中,东南沿海以及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地区和东部地区到中部、西部地区由到低分布,而且由于两化融合水平的差异,导致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除了区域的差别以外,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规模相对较大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高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鉴于此,在行业内推进两化融合进程,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更需要政策扶持和引导。
参与态度积极
2009年,优秀的纺织企业表现出对金融危机较强的应对能力,这其中,信息化建设的功劳不可或缺。加快两化融合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行业内的有些知名企业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他们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发展优势有切身的体会。
据介绍,目前不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行动迅速,并取得了成效,他们成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尖兵”。比如山东鲁泰公司针对企业连续化生产和子公司众多,地点分散等特点,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采用自主研发和购进外部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基本实现对企业主要业务管理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安徽华茂集团为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促进技术创新,开发实施了体现棉纺织生产技术特点的“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及工艺设计CAD系统”,该系统结合了纱线和织造的技术特征, 输入原料及混纺比、纱支规格等信息,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可以生成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根据棉纺织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小组的调查,通常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较重视社会工作,且两化融合工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因两化融合起步较晚,目前多数还持观望态度。处于两化融合深度应用和综合应用阶段的企业,其信息系统投入比例已接近信息化建设投入比例,且企业人均利润水平和数字化生产设备投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企业,这部分企业人均利润水平也是最高,说明两化融合发展对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