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西方国家出于政治考量在人民币问题上不断对中国施以压力,还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现状,都让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近日,中国央行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表达悄然发生变化,措辞变为“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引发了外界对于人民币将步入升值的猜测。
应掌握货币政策自主权
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央行对汇率问题表述的转变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即将回到正常化轨道。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多方面的因素使得人民币汇率事实上盯住美元的形成机制愈来愈难以持续,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已经相当必要并且紧迫。他指出,GDP同比增长速度已经显示出经济将进入明显过热的状态,以及由通胀带来的经济不稳定因素将明显加大,经济的过热和通胀的上升要求汇率政策保持一定程度的紧缩(即升值)取向。此外,预计中国出口的同比增长在今年第二季度很可能将上升到40%。而如果不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出口高速反弹的情况下,就可能继续加大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和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以及央行对冲的成本和难度。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和经济学家胡祖六均认为,让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挂钩,等于是拱手将自身的货币政策交给了美联储,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主导型。胡祖六指出,在固定汇率下,如果中国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实施加息政策,则会导致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使中国陷入两难局面。此外,美联储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而不是中国的经济环境来制定货币政策,因此,中国需要有灵活自主的货币政策才能维持人民币稳定,而实施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将是维持货币政策稳定的前提条件。
将实现缓慢渐进式升值
胡祖六表示,当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时,人民币汇率将有上下波动两种可能,而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单向的上行轨道。但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来看,人民币在中长期将呈现升值趋势,但在短期还将有所波动。
马骏指出,由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和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将远远高于所有的发达国家,基本经济规律决定了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长期升值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币对一篮子爬行升值的速度由经济过热程度和进口通胀压力的大小来决定。他强调,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将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冲击过大,长期而言也不可持续。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在今年会升值5%,未来3到5年后,随着中国内需增加,人民币升值应该会明显加速。
纽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鲁宾尼则表示,人民币升值最快将于下月开始,幅度会限制在3%到4%之间,他认为这不代表中国将放松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他指出,由于预期经济增长会放缓,社会的不安气氛正在加重,相信中国不会让人民币大幅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