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行业两化融合在企业中实施的水平如何?有哪些关键环节?这些关键环节上还存在怎样的薄弱点?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组通过为期半年的调查分析,对行业两化融合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对症才能下药,通过评估,现阶段行业两化融合发展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水落石出,使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的推进更有针对性。
管理信息化逐步深入
从本次评估来看,行业内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应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不同程度地覆盖了生产计划管理、调度管理、质量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车间生产管理、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但应用广度差异较大。
在参与评估的企业中共有20家企业在生产、进销存等主要业务管理环节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另外,还有11家企业在生产、进销存等业务方面的信息化覆盖率低于20%。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大约有1/3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主要业务环节的管理信息化,但还有1/5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因此继续持之适应行业特点的企业管理软件产品,如纺织专用ERP、MES等的开发和应用,提升企业管理软件的行业化水平,不断扩大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覆盖面仍将是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重要措施。
计算机辅助配棉应用空间广
计算机辅助配棉仍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应用空间。
计算机辅助配棉的应用在降低原料成本和避免配棉前后质量波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有效率高达83.3%。但在参与评估的企业中,应用了计算机辅助配棉的企业只有不到1/2,因此,继续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配棉,不断促进相关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依然非常重要。计算机辅助配棉在行业内仍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空间,它将对企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要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辅助配棉效果,还将面临建立棉花大容量快速质量体系,推广使用HVI等棉花监测仪器,在原棉收购、贸易流通等环节采用条形码技术等诸多问题,这需要工信部与农业部、国家纤检局等多部门共同推进。
在线监控覆盖率尚待提高
在线监控应用覆盖率尚待逐步提高。生产监控是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应用的薄弱环节之一,从单机在线检测到形成生产监控网络,都处于较低的应用水平。
生产监控系统可以采集生产设备的生产、质量数据,实施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为企业生产调度、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提供实时数据。提高企业生产监控应用水平,能够为实施管控一体化的生产管理和控制,全面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奠定基础,应成棉纺织业两化融合下阶段工作的重点。
目前企业生产监控水平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困于企业数字化生产设备拥有率水平偏低,因此,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数字化技术装备,加速更新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电子商务应用基础差
本次评估发现,棉纺织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基础较差,参与评估的企业中,只有14.5%的企业网上采购率大于20%,7.3%的企业网上采购率超过了40%。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销售率的比例更低,只有7.3%的企业网上销售率达到20%以上。
在如何提高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方面,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电子采购平台建设值得借鉴,其电子采购平台整个上游供应商超过3000家,网上采购率达到71.5%,年均网上采购额超过5亿。这种通过大型企业带动,整合上游中小企业资源,提升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模式值得借鉴,特别是对于为数众多的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为生产组织模式的纺织产业集群地也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目前行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处于局部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的阶段,对于已具备一定信息化应用基础的企业,注重提高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进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和提高综合集成应用广度和深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统筹规划能力有待提高
尽管有85.7%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但通过对评估体系中一些其他相关指标的分析,发现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还存在重视局部规划,忽视整体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企业的认识水平和统筹规划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企业应用的数字化生产设备中只有49.7%具有数字化网络接口,而在生产现场部署了数据信号线的数字化设备更是仅占29.6%,对企业实现管控衔接形成了障碍。
在评估中,企业两化融合应用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管控衔接方面应用覆盖面较低,而在产供销衔接和财务与业务衔接方面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尚不能通过协同集成应用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当前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正处于局部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的阶段,引导企业通过对管理流程的优化、整合和变革,实现跨部门和业务领域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应用,是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