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这个还有点新鲜的名词离广东企业越来越近。
当然,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有的企业认为清洁生产就是不能排污,要停止生产,关闭企业;有的企业则认为清洁生产不重要,只要花点钱,把该摆平的关系摆平,不做清洁生产,企业照样能生产;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老板以为清洁生产就是搞卫生,他说:“我们卫生很好,不用搞。”
“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企业认为清洁生产是务虚的,其实,恰恰相反。”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李明玉说,“清洁生产通过改善工艺流程,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效益。”
牛仔裤的污染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蹲在工厂门口。在他身后,破旧的板车载着湿漉漉的废料驶出厂房门口。一股臭味扑鼻而过。这是生产牛仔产生的“副产品”,像臭水沟刚捞出的淤泥。小男孩对此早习以为常,继续拖着腮帮看着蓝天。
这一幕发生在广州增城新塘镇一家小型牛仔加工厂门口。
染色和洗水是牛仔裤的生产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白色的棉花原料,经过染色,变成我们熟悉的蓝色、黑色的牛仔布原料。在洗水环节一条牛仔裤通常需要0.5~0.6吨。洗水流出的废水除了混杂带着颜料的蓝黑色碎布,还发出散发出阵阵恶臭。废水足以让水里所有的生物窒息,除了细菌,连苍蝇都无法驻足。
洗水后潮湿的牛仔裤好像是从酸菜坛里捞出来的,在板车上堆积如山,继续散发出特殊的难闻气味。
广州增城新塘镇是全国最大的牛仔生产基地。在这里,沿街可以看到与牛仔产业相关的广告牌的店面:销售牛仔布、牛仔来样加工、牛仔扣……
新塘牛仔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塘镇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牛仔服装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和“牛仔服第一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塘在册的牛仔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高达3000多家,占新塘工业企业的60%;目前日加工生产能力可达250万件,年生产牛仔服装2亿多件(条),年产值170多亿元。
如此庞大的生产规模所产生的废水如果处理不好,必定造成城市严重的污染。
这绝非危言耸听。对于这一点,谭豪深有感触。
“新塘是牛仔洗水集中的地方,如果污水不处理,会贻害子孙万代。”谭豪是创兴服饰集团公司负责污水处理的负责人,他在创兴工作已经长达十余年。
有的小工厂为了节省成本,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便直接排进河涌。这些工厂为了躲避环保局的监查,常常在深夜和凌晨作业,偷偷排污。政府收到不少的居民投诉。曾经有一个菜农找到工厂要求停止排污或给予赔偿,谁知该厂老板却蛮横答道:“等菜死了再来找我!”
河涌污染一度是新塘老百姓的心头之痛。
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期限的临近,清洁生产被提高到新的高度。今年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今年是决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采取强有力、见效快的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各种清洁生产的宣传、评比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清洁生产增加了成本?
“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的认识程度。”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李明玉为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技术咨询已有6年多,令他感受最深的是,近几年,随着对清洁生产认识的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部分企业认为清洁生产是务虚的,其实恰恰相反。清洁生产通过改善工艺流程,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效益。”
这一点,在创兴集团身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创兴集团在清洁生产方面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单从资金的投入上便可见一斑:2000年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和先后几次升级,总投资1300万元;2009年更换锅炉,投入382万元;采用电脑缝衣车代替原有旧设备以及采用高效照明设备,投入500万元。
如此大笔的投资是否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原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各种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创兴集团如何做出这么大胆的决策?
事实上,创兴集团投入这些钱使生产更加环保,成本也降低了,增加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还收获了美誉度。
创兴循环用水一天省7000元
创兴集团是新塘的标杆性牛仔裤生产企业,日产5万件的生产能力使它成为全国最大的牛仔休闲服装生产商之一。一直以来,创兴集团为POLO、D&G、CBA、VEROMODA、GUESS、A&F等著名品牌提供产品开发及加工服务。公司注册的品牌“创兴”和“喜为王”是全国知名的牛仔休闲品牌。
在这个占地480亩的牛仔服饰工厂水洗车间的外面,像其他的牛仔生产工厂一样,可以看到黑色的废水夹杂着废布料从加工车间里流出,记者经过时不禁屏息捂鼻,但仍难以阻挡气味被吸入肺里。而在工厂的后方,是大面积的农田,远处还有绿油油的小山坡。废水并没有污染周围的环境。“经过处理后的水可以养鸭养鱼。”创兴集团总经理李恩自豪地告诉记者。
如此污浊的废水是怎样变得清澈的呢?在谭豪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创兴的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系统由各个作用不同的水池和管道组成,占地面积颇大,就算走马观花式看完整个系统,也需要十几、二十分钟。
谭豪介绍了污水处理的过程:牛仔洗水流出的废水经过过滤、酸碱度调节池的调节,然后进入大铁桶(厌氧池)除去色度,把高分子转化成低分子,流入另外一个池里。
在这个池里,需要不断地打入氧气,可以去除CUD,去除率达到80%。去除完CUD后,进入废水在氧化塘里深度处理,然后再循环利用。
“处理完的污水,除了没有消毒,跟自来水差不多。”谭豪告诉记者。
早在10年前,创兴集团兴建厂房的时候,这个废水处理系统就开始投建。每天能够处理废水达13000吨。除了总投资1300万元,这个系统还占据了工厂大片的面积。在许多企业主对环保的主流态度还是能省则省的时代,这无疑是超前的决定。
谭豪说:“老板对环境非常重视。早几年公司已经做了ISO14000环境认证,很多企业做的是ISO9000。我们公司是全国私营企业最早做ISO14000的。”
ISO14000是一种环境管理的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管理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融合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经验,是一种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的体系标准。
1300吨的废水处理量,足以满足了创兴集团未来几十年发展的需要。“只有在特别旺的季节,才需要用到1300吨这个层级,日常生产所需处理的废水也就五六千吨、七八千吨。”
值得一提的是,创兴集团的污水处理系统不仅把水处理干净了,达到排放的标准,而且经过处理的废水还可以循环使用,回收率达70%。
“这么大的公司,自来水用量很少,基本上是我们自己处理循环使用。”谭豪向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如果用自来水,一吨水一块多,我们利用废水循环生产,成本才3-4毛钱。按平均一天1万吨水算,一吨水节省一块钱,一天省去7000块,5年这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成本就可以回收。”
每年节约7000多吨标煤
除了废水处理,创兴集团还制定了企业自身的“十一五”节能目标,清楚列出目标完成的时间表——2007年生产一条牛仔裤,能耗降低11%;2008年降低22%;2009年降低26%;2010年降低30%。
2007年,创兴集团每生产一条牛仔裤所需的耗能为0.002145吨标煤,2008年,生产每条牛仔裤所需能耗将为0.00167吨标煤,2009年,生产每条牛仔裤所需能耗降低到0.00125吨标煤。去年“十一五目标”完成率197%。不要小看这小数点后的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差异。这一点改变,意味着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7000多吨标煤。而对于企业来说,省下来的就是利润。
为了降低能耗,创兴集团做了三大升级改造项目:第一,更换锅炉;第二,采用电脑缝衣车;第三,采用高效照明设备。
去年,创兴集团用382万元购买了一台25T/H1.6mpa链条炉排燃煤蒸汽锅炉,更换替代原有的2台“10T燃炉锅炉”。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可节省25000吨无烟煤粉。而创兴每月在无烟煤的支出高达140多万元,这无疑是节省了一笔可观的开支。
去年,创兴集团的另外两项节能改造项目是对公司车缝设备和照明设备的升级,总投入500万元。相对普通的衣车,每年可节电21万余度。而高效光源灯具的采用,每年为创兴节约17万余度电。
把环保做到底
这个项目使创兴获得了广州市节能专项资金支持50万元。对此,创业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部经理吴秀兰坦言:“政府的奖励相对于企业的投入,可谓杯水车薪。企业做清洁生产,并不是冲着奖励金,而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政府的奖励对于企业更多是精神鼓励。”李明玉说。
现在,创兴集团已经申报清洁生产企业,而环保的步伐却没有停止。正如李明玉所说:“在清洁生产这一块,永远可以做得更好。”
谭豪告诉记者:“我们美中不足的还有两块。一块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目前我们是委托一家废弃物处理公司帮我们做。公司正打算投资100万建立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另一块是臭气问题,现在我们也在积极跟环保公司洽谈,想办法把臭味去除。”
企业主态度分化
“主要还是认识问题。如果企业领导认识到什么是清洁生产,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大部分企业还是非常积极的。”自2005年开始至今,为企业做了6年多技术咨询的李明玉深有体会。
有一次,李明玉到一个被强制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做讲座。初到该厂,老板态度很冷淡。老板认为,清洁生产无非就是说说空话、做做面子活。但是2个小时后,培训课还没结束,老板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他还没讲完,水果端上来了,茶水也送过来了,老板非常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慢待了。”
在李明玉接触的企业中,对清洁生产存在误解的人很多。有的企业认为清洁生产就是不能排污,要停止生产,关闭企业;有的企业则认为清洁生产不重要,只要花点钱,把该摆平的关系摆平,清洁生产不做,企业也照样能生产;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老板以为清洁生产就是搞卫生,他说:“我们卫生很好,不用搞。”
“清洁生产并不只是一项评比,它不是务虚的,而是务实的。”李明玉强调,“清洁生产并非都是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有时只是一些引进一些好的思想、好的理念,投资可能就是几万、十来万,但对企业来讲,却可以受益很多年。”
以佛山一家生产地板砖的陶瓷企业为例。原来该企业地板砖破损率2%,通过改进管理,破损率降为1%;改变原先人工搬运烘烤完的瓷砖,使用自动化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人力支出减少了,效益也上去了。
不过,确实有一些项目投资较大,技术并不成熟。例如对陶瓷企业来说,窑炉是最大的投入,需要几百万。目前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地板砖都是单层通过窑炉。如果能实现双层同时通过窑炉,则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占地面积的情况下,使燃料效率大大提高,事半功倍。但是目前这项窑炉的技术还不成熟,而且巨额的投入会让某些企业吃不消。
Intertek(天祥)集团有关清洁生产方面的专家认为,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受制于资金和技术的短缺。而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市场机制,如:碳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企业通过出售减排量来获得的投资、技术和收益。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允许企业通过出售未来的节能量而获得资金和技术进行设施设备的改造和新工艺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碳交易市场无疑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上,正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经济可行性存在的不足,为环保市场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