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12月份开始,中国外贸出口连续4个月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出口量超过受金融危机影响前的水平。
表面上看来,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缘故,但深究起来,真正原因并非如此。外贸出口的强劲反弹,其需求源头和产品结构呈现出与危机前不一样的趋势。
外贸出口形势显著改善
中国出口连续四个月实现正增长,而且进入2010年后增长幅度惊人。2009年12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达到17.7%,是2009年以来,出口数据首次转正。一季度增长28.7%。
今年初出口的大幅增长不仅仅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集中反映在2009年,之后持续的增长态势已经超过了危机以前的水平。
高新技术产品引领整体出口增长。一季度各类制造业产品出口量均呈大幅增长态势,显示出2010年全年出口强劲增长的希望。在所有出口商品中,今年一季度,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0.6亿美元,同比增长39.1%,高出同期中国总体出口增速10.4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31.3%。其中像彩电、集成电路等产品的出口增长更是达到48.2%和54.3%。
高新技术产品的强劲增长并非仅是由于去年同期高新产品出口所受冲击较大造成的。10年前三个月服装、纺织、鞋类、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较尚未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同期,分别增长3.6%、6.8%、14.8%、5%和10.2%%。而高新技术产品总体增长6.9%,其中彩电和集成电路增长更是达到21.1%和21.2%。
传统主要出口市场并未复苏
研究发现,出口强势恢复的根源在非主要市场的强劲需求。
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对此次出口反弹贡献有限。数据显示,在此轮出口增长中,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中国传统主要出口市场的反弹并不显著,除欧盟外增长速度大幅低于出口平均增长幅度。
尤其是与金融危机前(2008年同期)相比,对欧美日等国家出口增长占出口总值增量的比例偏低,除去欧盟的贡献量达到13%外,美国贡献量不到总体的10%,日本和韩国的贡献甚至为负。
对其他非主要出口国家的增长是此次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占总出口份额尚不高,巴西、印度、东盟等非中国传统出口市场的强劲需求成为此轮出口反弹的主要贡献。
尤其是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带来了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大幅增长,其增长量甚至占中国出口总增长的35%以上。中国在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实施包括自由贸易区的一系列有计划地向新兴市场谋求全盘布局、扩大出口渠道措施,这也带动了相关地区市场的出口复苏。
2010年出口将实现30%的增长
就整体而言,2010年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将会有所扩大。有研究预测美国的企业将会在上半年开始补库存,欧洲等其他发达国家企业的现有库存也将会在耗空,因此对发达国家出口有望实现新一轮的增长。而这种对以东盟为首的其他市场出口大幅增长的势头则更有希望在全年得以持续。
加工贸易进口大增,显示了今年下半年出口形势。
2010年前三月加工贸易进口呈55.2%的大幅增长,显示了国外订单增多加大了加工贸易进口需求,也预示着下半年出口形势的相对乐观。
目前看来,2010年全年中国出口有望实现30%左右的增长。
关注汇率问题和贸易摩擦
出口强劲增长在给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带来空间的同时,也会带来国际上的压力。
随着出口回升日益强劲,人民币汇率问题和贸易摩擦将成为中国2010年必须面对的两大主要问题。出口的快速增长加大了通胀的可能性,汇率政策调整需求加大。随着对外贸易不均的家具,新一轮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逐渐增强。
但是,2010年中国的汇率变化和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更多的会集中在产业层面上,而不会给中国整体出口带来严重的影响。
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政府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但出于对经济是否企稳的顾虑,迟迟不敢加息以及真正收紧货币供应量,而出口的持续好转则为政府以政策调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