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最近突然减弱了很多。
根据央行网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近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从4月1日的6.8261:1至6月8日的6.8284:1,变化幅度之小可忽略不计。与市场预期相反,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在此期间,人民币甚至呈现了微幅贬值。
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
几个月来,由欧债危机引发的二次探底之忧一直在全世界弥漫,而作为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目的地,欧盟经济的疲弱正在增大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决策难度。
尽管还缺乏精确的数量统计来说明欧元贬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但人民币近期对除美元和日元以外主要货币大幅升值的事实让决策层在推进汇改上更加审慎。据中金公司统计,近一个月,人民币对欧元、英镑、韩元、澳元、加元、卢布、卢比和港元升值的幅度分别是8.64%、6.97%、12.74、12.79%、6.03%、6.55%、5.70%和0.46%。
兴业银行资金运行中心蒋舒博士表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在长期来讲会一直存在,但是欧债危机引发的二次探底的危机正在减轻人民币短期升值的预期。蒋舒认为,决策层要根据全球经济恢复程度来决定升值的时间点,他预测这个时间点可能会在三季度。无独有偶,中金公司在6月7日发布的《宏观经济周报》也继续维持其人民币升值将被推迟的预期。
在自身尚且超发货币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正在减弱。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曾表示,全世界将面对货币泛滥的危机。他认为欧洲各国为了偿债,必然会选择采用一个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其债务负担转嫁出去,与此同时,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也将维持到明年。
从数据上看,2010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顺差仅306亿美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56亿美元,3月甚至还出现72亿美元的逆差;而前4个月我国从美国进口增速达到52.8%,远超过对美国出口增速(19.6%)。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尤其是对美元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已接近均衡汇率水平
此前,美国一直把人民币名义汇率低于均衡汇率作为向中国政府施压的主要论点,但是现在,这种说法也越来越站不住脚。
西方国家说人民币汇率低估多是基于“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但是该理论的假设条件在中国已大打折扣。经济学家巴拉萨就曾指出,两国间的差距如贸易商品的生产率、工资、服务价格等越大,相应的购买力平价和均衡汇率的差距也就越大,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能适用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姜艾国近日撰文指出 “中国的实际物价涨幅远高于美国,如果把近几年成本上升和房价涨幅计算在内,人民币目前实际上已接近均衡汇率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主任范建军在近日也曾表示,升值压力减弱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离市场均衡汇率已经很近。因此他推测目前推进汇率改革不会导致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不会给实体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曾表示,考虑到目前国际上的不稳定因素,现在不是推进汇改的时间窗口。赵锡军认为,决策层应稳定市场,而如果在此时推进汇改的话,会给出口企业在本已充满不确定的全球市场环境中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