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份经济数据正式出炉。数据显示,我国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经济增速出现了放缓的征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可能进入观望期。
5月CPI同比上涨3.1%,首次超过了3%的年内预定目标,再度挑动人们对于通胀的敏感神经。由于翘尾因素的正效应影响,CPI同比增幅在近几个月进入到上升通道中,突破3%其实早在预期之中。
虽然5月CPI首超3%,但全年来看通胀超出预期的可能性并不大。食品价格仍是未来决定通胀水平的主要因素,而随着天气的好转,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动力在减弱;翘尾因素在六七月达到年内峰值,这可能推动CPI同比在未来几个月触及年内高点,随后则有望回落。全年CPI保持在3%~4%的水平仍是可能的。
此外,在通胀压力加大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
5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比4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比1~4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项目投资下滑较大。分析人士认为,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清理是促使投资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并未受到新政影响而减慢,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达38.2%,超出市场预期,但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则有待观察。
从信贷投放来看,当月新增贷款6394亿元,较4月减少1346亿元,显示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也有所减弱。此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也均继续回落,分别降至21%和29.9%,两者喇叭口进一步缩窄至8.9个百分点,也表明实体经济的活力亦有所减弱。
不过,除了投资回落外,拉动经济增长的另外两驾马车仍然力道强劲。5月出口增幅出现大幅反弹,达到48.5%,较上月增加了18%,外需的恢复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另外,5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比4月份加快了0.2个百分点,对于经济的平稳增长形成支撑。
随着经济格局的转变,未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将进入一段观望期。
虽然短期内我国通胀压力呈加大的趋势,但目前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在加大,我国经济增速也有所趋缓,这使得政府进一步出台紧缩性调控政策的必要性下降。货币政策仍将主要以数量调控为主,但目前在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的可能性不大,加息的时点有望进一步延后。不过,如果出口增长态势强劲,人民币汇率放开的时机则可能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