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岁半,正宜总结。回首虎年上半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退出,也可用四个字来归纳:重回常态。
经过历时一年左右的宏观调控和经济刺激,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各项指标基本回到危机前水平,甚至出现了经济趋热的势头,因此,今年上半年,可以说是刺激政策逐步退出的半年,也是宏调恢复常态化的半年。
本周出台的两大政策调整正是对刺激政策退出和宏调回归常态提供了明确的佐证,即央行宣布推进汇改和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对406种商品取消出口退税的政策。
汇改重启 取消出口退税
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看来,此次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意味着中国汇率政策结束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特殊阶段,重回常态。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在中国的经济已经步入正轨,并逐步向好的背景下重启汇改,正逢其时。
中国于2005年开始的汇改本已确定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但由于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致使汇改步伐停滞不前。
央行新闻发言人在阐述汇改背景时指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符合我国经济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国经济较快的实现稳定和复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成为遭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美国和欧盟指责中国的借口,中国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国际压力。
继央行重启汇改之后,本周二(6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取消406种商品的出口退税,取消品种之多,取消幅度之极端,大大超过业界预期。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此次出口退税的取消正是刺激政策退出的强有力的信号。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冲击,从2008年6月开始,国家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随着政策的实施,自今年1月份以后,中国外贸大幅回升,尤其工业制成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回升迅速。到了今年5月份,中国出口更是同比增长48.5%,达到去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值。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韩秀申指出,外贸出口缩小对就业不会成为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国家在此时取消出口退税。提高出口退税率是应对危机、鼓励出口的临时性措施,经济复苏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取消,这是经济周期的需要。
而杨涛还认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也是加大节能减排,完成十一五规划减排任务的需要,从而对中国的相关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
刺激政策退出为主基调
事实上,除去本周的两大政策明确体现了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之外,自年初以来,宏调政策就已经开始微调,并渐次退出。
中国刺激政策渐次退出的大背景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等多次收紧刺激政策,而美国、欧盟也在多次讨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刺激政策的退出也成为今年以来国际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
中国,作为率先从金融危机中回暖的大国,自然也在考虑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并在实际的操作措施上开始有所动作。
杨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以来,从宏观调控政策的大方向而言,货币政策依旧坚持适度宽松,财政政策则是继续积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措施上,年初以来,一方面央行开始控制新增信贷数量,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均在事实上收紧了货币政策,即刺激政策的适度退出。
而从财政政策方面看,自今年三月起,财政支出和投资方面的增幅逐渐减少,显然,中央财政开始意识到四万亿投资带来的负面效应,更重视投资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除了对重大项目的追加投资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之外,对新开工项目进行了严格控制。
从产业结构调整层面而言,自四月始,国务院部署淘汰钢铁、水泥、有色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显然,在中央政府看来,自上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复苏固然可喜,但是,高耗能行业对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央政府对经济考量不再仅仅是数量,而是质量,更有节能减排的考核。
4月下旬,国务院开始对房地产业进行史上最大力度的调控,更可以看作是对房地产业刺激政策的一次退出。一方面加大对上市房企融资的审核力度,提高融资门槛,其次严控投资性购房。
如果不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恶化引发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心,中国下半年退出政策的步伐有可能走得更快一些。但是,欧债危机的爆发让这个步调看上去更为迷离。杨涛对此表示,下半年的政策走向现在很难说清。在他看来,如果按照全球经济三四月份的表现来说,下半年刺激政策的退出步伐会加快,但是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对未来政策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步子是大是小,是快是慢,不好预计。”但是,杨涛指出,中国经济向好是确定的,刺激政策肯定是退出的,这个方向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