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战争就未曾停止过,只是一阵火力强,一阵火力弱。尽管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G20国峰会上各国都在声讨贸易保护主义,但是美国、欧洲等国在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诉求和国内政治压力下从来没有放弃使用贸易保护主义,而这些贸易主义措施主要是针对世界工厂中国。
有数据显示,2009年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数量超过百个。全年遭受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在内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涉案金额127亿美元,其中反倾销75起。其中,涉及我国钢铁、石化、纺织、轻工、汽车、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的案件数为85起,2009年上述6个重点产业遭遇的案件数占比达73.3%,同比上升了10.3个百分点。
到了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反倾销调查仅有19起。其中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调查有9项,占总数的47%,全球最高,一季度47%的新发起贸易调查与82%的已完成的贸易调查均针对或涉及中国。2010年全球新启动的15项贸易保护政策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占10项,比例高达67%。商务部表示,然而就在全球贸易环境好转之时,中国却未能从中受益,今年一季度仍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受害国。
再看另外一组数字,2008年为全球共启动4项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2009年全年是12起,而2010年第一季度就高达9项,足见在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中国仍未摆脱保护主义的侵害。
除了美国和欧洲一直是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大户,其中主要针对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但到了2010年,对于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发生了变化,发起主体以美国、欧盟逐渐扩大到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针对产品也转移到电信、化工、食品、纺织品。
特别是在2010年上半年密集的贸易保护主义案件中,绝大多数则是由印度发起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印度经济副研究员刘晓雪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印度一直以来把中国当做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大部分贸易逆差来自于中国。由于印度和中国产业结构极为相似,都是中低端的制造业为主,所以在对外出口方面中国也成为印度的对手,所以印度对于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由来已久。
“今年如此紧密地发动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是因为中国出口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强劲,这让印度很敏感。”
印度与中国贸易的逆差在逐年扩大,2004年,印度对华贸易还保持着17亿美元的顺差,到了2006年,就变成了41.2亿美元的逆差了,2008年,这个逆差更是扩大到112亿美元。
《亚洲时报》分析认为,在印度,很多人担心,对华贸易赤字的增大,将给本国产品出口带来消极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印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极为不利。
另据了解,印度政府制定了一份电信设备供应商名单,并决定在其新网络安全规则实施前,暂时禁止印度电信运营商购买名单所列供应商的设备,而这份名单中包括25家中国企业和1家以色列企业。
刘晓雪表示,近几年印度电信发展十分迅速,对于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所以为了保护这个市场,它频繁地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将中国的电信企业排斥在外,这实际上是在保护本国电信行业以及周边产业,因为电信行业具有网络效应。如果印度选择了中国的产品,那么就必须选择一系列配套的产品,所以为了让其本国的电信企业能够分享利益蛋糕,排斥中国企业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