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之于改善金融监管工作,可谓是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以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不过尽管20国集团峰会等论坛对此的讨论还在持续,世界一大主要经济体已开始了自己的货币改革之路,这场改革将使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通过允许境外使用人民币,中国正采取措施,以期最终参与创立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
北京上周表示,将允许境外银行和机构投资者通过近期出台的贸易结算机制将自己的人民币存款投资在内地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北京最近还将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和服务交易的试点推广到更多省份,而以前这些都以美元结算。虽然试点规模不大,但大刀阔斧的变革正在发生。
这些改革举措主要是为改善国际贸易推出的,但是对于全球宏观经济的几个反常现象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反常现象曾是金融危机的罪魁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出口国,现在又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也是唯一一个不用本国货币进行贸易和结算的主要贸易国。北京依然实施资本管制政策,冲销流入经济体的资本。由于中国以美元结算的贸易量十分巨大,中国政府须具备相当规模的美元储备,该储备额目前在中国2.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占绝大部分。这部分储备主要再投资于美国的债券,因此人为增加了美元供应,在泡沫年代进一步压低了利率。
这一变革带来的其它影响也十分重要。例如,上海和深圳两个证交所的证券市值在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纽约 (NYSE)、东京和纳斯达克(Nasdaq)证交所。但中国这两个交易市场由于资本控制的原因,其价格发现过程与世界其它证券及期货市场相隔离。
虽然没人真正怀疑美元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充当国际主要储备货币,但是如能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则会减轻过度依赖美元所产生的部分压力。摆在北京决策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将风险或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考虑到这一重要的货币改革的巨大影响,这个担忧并不过分。
为实现人民币真正国际化和境外兑换自由化,人民币的改革很有可能分三步走,香港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就包含在三步走中的第一步──实现内地以外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北京进行该试点以前,人民币流向境外的合法途径少之又少。直到试点开始,公司和监管者才可能尝试将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账户。试点工作受到普遍欢迎,其中一个表现就是6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较半年前增加了50%,达到近900亿元。
第二步是要让境外人民币储备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拓展。做到这一点,就得允许海外基金在中国以外自由流通,无所顾忌。一个月前,香港放开了对个人人民币账户资金跨行转账的限制,在境外人民币储备改革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这催生了一个境外人民币资产市场。麦当劳(McDonald’s)与合和公路基建有限公司(Hopewell Highway Infrastructure)发行了人民币债券,成为首次在境外筹措人民币的外商。另外,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在香港发行50亿元固定收益基金,成为首个在境外发行类似产品的公司。
这些尝试都将成为人民币能否担当储备货币一职的试金石,关键是能否让人们放心投资。因此,人民币债券受到机构投资者的热烈欢迎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步是允许境外人民币有控制、有管理地回流内地,同时不会引起人们关于热钱流入的担忧。上周的一份声明就是有关这个方向。北京也正在考虑允许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基金在配额制度下投资内地上市的固定收益债券和证券。在考虑如何开放以及以何速度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之前,北京可能首先希望看到香港出现一个活跃的人民币境外交易市场,这样可以检测人民币在国际投资者中的抢手程度。在此过程中,香港市场对一些追逐人民币资产的热钱流入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所有三个步骤当中,香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理位置上,香港毗邻内地,有很多与内地进行贸易往来的公司、一个有着自己的法规的与内地迥异的市场以及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这些因素都使香港成为了检测人民币国际化能力的理想场所。一些起初可能仅影响香港的小举措日后或许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JULIA LEUNG
(梁凤仪(Julia Leung)是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