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2日,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管理委员会成员、德国央行行长韦伯(Axel Weber)称,中国操纵汇率。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对此均予以驳斥。
在韦伯看来,中国经常项目盈余与其汇率政策有关。他认为,德国经常项目盈余与中国“无可比性”。他将德国出现的盈余归结于生产及科技业的强势,并强调,中德存在政策区别。
韦伯还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将只对欧元区经济复苏产生很小的影响,他强调“欧元区需要长期的结构性政策”。
“中国根本谈不上操纵汇率,也无此必要。中国考虑的关键是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每个国家都会优先考虑自身发展,”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政治研究室主任周琪对《财经》记者说,“当然,中国也已认识到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令人民币稳定地增长,但不可过快,因为那将势必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周琪表示,国际经济相互依存,“中国无法完全不考虑人民币与其他币值的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经济体的复苏与繁荣”。中国显然应当考虑到其他国家的情况,但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度地、平稳地、缓慢地提高人民币币值”。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韦伯在讲话中对于将外汇汇率当作额外政策工具的做法发出严重警告,他指出,这种做法是对形势的错误判断。韦伯还在另外的演讲中重申了七大工业国(G7)达成的汇率应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协议,称汇率剧烈振荡不利于经济增长。
对于韦伯发出的上述警告,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陈新说:“这可能针对巴西、日本等国干预外汇市场一事。”
陈新举例分析,美国从金融危机开始不断印钞票,造成美元不断贬值,美国大规模刺激计划加上频繁印钞票、发债,最后却指责前来买债的中国“操纵汇率”。
“美元是第一储币,这样不断印钞使美元贬值,从而让其他货币升值,却说人民币在操纵汇率,是不是可以从这个逻辑层面考虑一下——到底是谁在操纵汇率?”陈新说。
他强调,中国现在与20年前不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出口又占这么大的比例,需要跟许多国家打交道,因此面对汇率质疑采取回避态度不太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形象,因此“只能去面对”。
对于韦伯提出的中国经常项目盈余“与其汇率政策有关”,强调德国经常项目盈余是“生产及科技业的强势”,并指出中德两国这方面“存在政策区别”没有可比性的说法,陈新认为,韦伯所言大概在强调德国靠自身产业和科技盈利,而中国则靠大量廉价的出口,因此说两者无可比性。
据陈新分析,韦伯所说的中德不具可比性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比如,关于货币升值的另一个潜台词就是刺激国内消费。货币升值后,进口就便宜了,这必然造成大量进口商品涌入,此举目的为消费。但陈新认为,德国的问题不在于韦伯所强调的那些竞争优势,而在于欧元本身。
由于欧元并非单一货币,而且欧元区分核心与边缘两部分,比如德国、法国等北欧区属核心,南欧算边缘区。德国的出口强势,但国内消费不足,这将为边缘欧元区国家带来不平等的竞争优势。也即,德国实现了出口强势,边缘欧元区国家也需要往德国出口,但德国消费力不顶,因此这些国家“出口之出路”就成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