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蒜和豆类之后,什么是热钱炒作的目标?答案是棉花。
10月21日,一场由河南省棉花协会组织的棉花形势座谈会在郑州举行,参与者有南阳市红棉、天诚棉麻等十余家河南棉业巨头。“棉价这段时间涨得厉害,省棉协组织这次座谈会也是给协会会员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共商应对之策。”河南省棉协副秘书魏勇介绍。一个相关的背景是,棉花在9月初还是1.6万元/吨,至本周已经涨至2.6万元/吨,棉价疯狂背后,谁是推手?
灾年+缺棉=涨价
棉花市场现货短缺被认为是构成此轮棉价暴涨的基础,美国农业部一个公开的预测是,2010年度中国棉花产量约600万吨,而需求量则高达1000多万吨,缺口达400万吨。作为棉花收购的一线企业,南阳市红棉集团董事长黄丽对此轮棉价上涨的看法是:“今年自播种以来,天气一直不利于棉花生长,低温多雨使得棉花生长期推迟,影响新棉产量和上市。”
棉花产量下降另一个更深层级的原因是,种棉花不如种植其他农作物赚钱。“近年来棉花与其他农产品比价关系不尽合理,再加上农资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植棉面积逐年减少,市场普遍预期今年棉花产量将明显低于去年,因此棉农惜售严重,棉价攀升。”黄丽说。
今年8月,格林期货郑州营业部副总经理安俊峰带领部分棉花期货客户前往新疆棉区考察,对棉花种植现状有更深的了解:“新疆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很多河南人在那里承包土地搞种植,但一般只是拿出来10%的土地种植棉花,原因就是种棉花不如种其他农作物赚钱。”安俊峰介绍,过去四五年几乎都是棉花种植的“灾年”(即不利于棉花生长的年份),即使丰产了,棉价反而会更低,棉贱伤农,当连续多个棉花“灾年”的累积效应叠加后,就形成了如今棉花短缺的现状。
郑州四棉董事长马周存认为,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复苏,棉花需求开始增加,产需缺口增大,也是导致棉价大幅度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持续上涨的棉价给纺织企业带来了很大困难,比如我们现在只能接一些小单,大单一接就赔,给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带来了影响。”马周存希望能限制“炒原料”的投机行为,保持企业稳定、连续生产。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满街都是“炒棉团”
温州人中最具知名度的炒客组织是炒房团,但现在最火的是温州“炒棉团”,这是媒体的炒作?刚从新疆归来的郑州某公司负责人李经理讲述了他所了解的内幕。
10月27日,一架从乌鲁木齐飞往杭州的波音737飞机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做短暂停留后,80%原机乘客重新登机飞走。“机上绝大部分是来自浙江温州的炒棉团成员,他们说着方言,手指上戴着粗大的金戒指,话语中只有一个关键词:棉花,他们前往新疆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抢棉花。”李经理说。
李经理的邻座得知他从事和棉花有关的工作后,非常殷勤地向他咨询对棉花价格的看法。“以温州人为代表的浙商资金实力雄厚,这轮棉花涨价后,很多在疆浙商开始炒作、囤积棉花,加剧了棉价的暴涨。”
某期货公司负责人透露,他的一个江浙客户刚刚平掉了棉花期货的多单,300万元的投入,一个多月的时间获利达千万元,平安离场。“他在棉花期货价格1.6万元/吨时做多,2.6万元/吨时止盈出场,这是江浙资金炒作棉花的经典路线:在现货市场囤积货物,疯狂买涨,在期货市场同时做多,短时间内快速盈利,你看看棉花期货多单持仓分布就知道了,多是在浙系期货公司如永安期货、新湖期货席位上,赚大发了。”
不过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和国际投机基金炒作原油和有色金属相比,浙商炒棉团玩的不过是一个小游戏而已,大宗商品金融化,在全球已经有泛滥趋势,这可能才是棉价暴涨的根源所在。
大宗商品金融化陷阱
新疆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河南的棉花市场可能会掀起“巨浪”,黄丽对此有切身体会。她介绍,炒棉团推波助澜,加上本地棉农惜售,已经给纺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往年这时候收购任务应该完成一大部分,但今年极不理想。棉纺厂库存低,资源缺口大,已出现抢购势头。省棉花协会会长孟少辉认为,解决中国棉花安全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手段调动棉农的种棉积极性。
从铁矿石到原油,从大豆到有色金属,每一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都让中国吃尽苦头。仅仅在几天前,发改委上调了成品油零售价,中国成品油价创出历史新高。在刚刚结束的广交会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对媒体公开表示,他对美国货币发行“失控”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等重大难题感到忧虑。
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被称为“输入型通胀”,导致中国的CPI数据“高烧不退”。河南盛金投资基金经理马建军认为,大宗商品在国际炒家的眼里已经不是商品,而是变成了金融工具,他们像炒股票一样爆炒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国棉花为例,美棉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里涨幅高达80%,大型国际基金炒作迹象非常明显,炒家获得巨额利润。
马建军认为,近年来,国内多种商品价格的上涨一般都是在国际市场上该品种价格上涨诱导下进行的,表面上看似乎有国际现实背景,炒作理由充分,殊不知这恰恰是国际基金在玩的一个大宗商品金融化游戏。中国虽有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中国制造”虽行销世界,但大宗商品定价权却不在中国,大宗商品金融化陷阱时刻威胁着“中国制造”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