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商场里那些动辄几千上万的服装品牌身上,你常常会看到一大串诸如此类的字眼: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时尚之都、皇室、贵族……这些文字无疑会给人一个错觉,这些品牌一定是货真价实的洋货,而且是有着几十年历史沉淀的经典品牌,否则不会那么贵,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消费。可事实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这类看起来很高贵的品牌其实都是中国制造,而且商标注册的时间不会超过10年。
这是中国服装消费市场的尴尬现实。有一个经典段子:一位煤老板去意大利旅游,在当地大把撒钞票,买了一堆价值上万的名贵衣服,乐滋滋地回到国内,打开衣服里衬一看,却赫然发现是“中国制造”。
毋庸讳言,意大利、法国等时尚发源地的金字招牌让中国人趋之若鹜,如同产于阳澄湖的大闸蟹比别的地方的价值高,来自山西的陈醋比别的地方的受追捧,意大利制作的服装也自然比中国的好,原产地优势让这些产品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让非原产地产品羡慕嫉妒恨。既然先天上比不过你,那我就山寨你,于是就有了原产地造假。
国内通行的服装原产地造假,是到国外或者中国香港去注册个空壳公司,将国内生产的服装包装成“洋品牌”或者“港品牌”,然后捏造出一堆品牌发展历史,比如捏造该品牌在法国上流社会广受欢迎的美丽故事,把品牌的创立时间往前推几十年,这样一来,这个假洋品牌便摇身一变,身价倍增。而一般的消费者是绝对不可能去求证的。
据说正是看到原产地造假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在南方某个服装聚集地的小县城,当地政府竟然公开鼓励当地的服装企业去日本、韩国等地注册公司,并鼓励当地的文化创意公司为其日韩身份提供整套的品牌设计创意包装。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原产地造假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由此也使得目前代办注册公司的中介业务非常繁荣。这些中介公司可以为有需求的服装企业任意提供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名称,集团公司、国际集团等称谓也“随你选用”。
可以说,中国原产地造假风气的蔓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崇洋心理惹的祸。
和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不同,日本消费者则较“自恋”,更喜欢自己的东西。中国消费者把产品看做是老婆,总觉得是别人的好;而日本人把产品看做是孩子,当然是自己的好。放眼望去,日本商场里卖的全是本土产品,上面印着日语“身土不二”,意思是土生土长的日本货。就像是中国人乐意买进口货一样,日本人最中意买自己的本国货。
但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却很大。本土产品根本满足不了日本消费者的需求。日本消费者的本土喜好心理和实际消费现实,造就了日本把大量进口的产品进行原产地造假。如把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鳗鱼放到浜名湖里游上一周,它就成了浜名湖产的鳗鱼,把朝鲜的玄蛤放到日本的砂浜睡上一个月,它就成了日本产的玄蛤。日本人穿衣服,除了欧美的能够打动他们的心,在中国流行的韩货在日本认知度很低,中国的服装就更难打动他们了,他们其实也更喜欢日本货。
而作为“受害者”,意大利为了保护自己作为时尚发源地的形象,意大利时尚协会发起了“拒购无原产地标签服装”运动,但这一举动也遭到了不少国际人士的反对,认为它有保护主义的嫌疑。而实际上,对于造假者而言,除了因为必须强制贴上原产地标签的成本略有提高外,在市场销售上无任何实质性影响。有欧洲时尚人士甚至认为:“这种标识不仅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误导消费者,如一件“madeinItaly”的衬衫,却是在中国缝制的。”
原产地造假欺骗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让消费者用娶小姐的钱买来了一个丫鬟。但如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又有什么办法呢?造假也有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