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棉价已高达每吨3万元,但国内籽棉收购也迟迟不能放量,前期储备棉花的企业普遍惜售,而纺织厂几乎不敢问津。
国内棉花价格已上涨至每吨3万元,但市场“恐高症”明显已过去。更多的人开始担心棉花有价也买不到货,惜售情况正在快速蔓延。对此,国家相关部门正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引导市场稳定运行。
全球棉花库存紧俏局面仍在持续,11月过去的三个交易日,棉花价格保持每天上涨1000多元势头,3万棉价在电子撮合棉、期货棉先后呈现,而国际ICE期棉更是直接向150美分进发。
多留一天就每吨就赚一千多块,棉价的大幅上涨,使得惜售情况快速蔓延,毕竟织得再快的纱也赶不上棉花价格令人目不暇接的上涨速度。随着棉花价格的上涨,纺织成品无论棉纱、棉布还是粘胶等产品都出现大幅度的提价,国内羽绒价格更是涨幅惊人,从去年同期每吨不足8万,飙升到32万以上。
往年通常11月是收购棉花的高峰期,但是今年即便3万一吨的高价,国内籽棉收购也迟迟不能放量。目前,前期储备棉花的企业报价也比较谨慎,报价过高,普遍惜售,而纺织厂几乎不敢问津,均采取少量出手,保守采购。
“棉花到明年3月份之后,很可能变成无资源可用。”首创期货分析师董双伟认为,对中国庞大的进口市场而言,再加上中国产量较预期可能还要走低,国储棉资源极其有限,可能在30万吨左右,无法保证本年度后期的资源供应。
当前,国际市场棉花紧俏程度仍在加剧。来自国际机构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美棉本年度产量的80%,340万吨左右,基本被签约销售一空。而本年度仅过去3个月,很难想象后期还有多少棉花可供销售;印度方面,出口首次批准的93.5万吨额度,半个多月被登记一空,后期出口量将极少。
面对市场惜售情况的蔓延,国家相关部门正加大对于产棉区政府和相关大型企业的窗口指导力度。中国棉花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要求产棉区政府对辖区内大型棉花经营企业加强指导和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要求大型企业要树立大局意识,带头维护棉花流通秩序,带头稳定棉花市场价格。同时,对于国有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和当地政府的部署,指导本系统棉花企业理性经营,确保棉花收购加工质量,积极发挥稳定市场的引导作用。
河南省一家棉纺织企业负责人透露,当地农业发展银行要每周向当地政府报告棉花信贷工作安排,而企业本身也被要求快收购、快加工、快销售、快回笼,避免囤积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