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拉闸限电、节能减排,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飞涨、加息……对于刚挺过经济危机的国内服装纺织业来说,2010年无疑又是极其艰难的一年。
为了解行业现状,以及企业的应对之策,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深入到中国纺织重镇——绍兴进行实地调查,期间对贸易商、服装企业、织造厂、印染企业生态环境进行了一次集中摸底。
纺织业遭遇原料危机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距离上海280公里,是全国著名的纺织城与纺织品贸易中心。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绍兴有不少纺织企业由于存货跌价、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倒闭。
为应对经济危机,扶持企业走出困境,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后,随着全球经济转暖,纺织业在外贸订单恢复、内需持续增长的带动下,通过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清库、复苏、重建库存的过程。2009年,绍兴化纤、面料、印染布产量分别为243万吨、56亿米、156亿米,占全国的10%、9%、30%。
2010年上半年,绍兴纺织品出口更呈现爆发式反弹,1至7月,全市纺织品及服装出口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带动该市外贸出口连续3个月刷新记录。业内人士曾乐观认为,纺织业又迎来了春天。然而下半年,随着全球棉价的一轮暴涨,纺织业遭遇突如其来的原料危机。
在绍兴市区经营面料生意的李俊峰告诉记者,现在面料价格一天一变,行情简直是“看不懂”。有时候客人订单下来,都感到害怕,一方面是顾虑市场价暴跌,客户会违约,同时又担心价格暴涨,自己若不及时进货会产生亏损,可货源还特别紧张。现在情况是,接单的风险很大,但不做的话,又没生意,无法支付房租和员工工资。
据他介绍,就两三天时间,涤纶从18400元/吨涨到22800元/吨,胚布价格同时上涨0.4-1元/米,现在市场经营都乱套了。有的企业为了保证供应和采购能够衔接,被迫取消了四个月不调价的政策,采取随行就市的原则。有的企业则建议客户暂缓订货,等行情稳定了再做决定。
由于目前价格高位运行,绍兴纺织市场像李俊峰这样的商家普遍存在恐高心理,交易都需要支付全额资金,根本不敢像原来那样30%资金就可以交易拿货了,一些实力不足的贸易商因此逐渐淡出市场。所谓贸易商大肆囤积炒货的说法,或并不准确。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注意到,相比2008年底的萧条景象,目前绍兴纺织市场状况虽已明显好转,但贸易商们的日子却并不好过。不仅如此,棉价暴涨如同多米诺骨牌倒下,迅速传导到纱线、面料、后整理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在新升制造厂,企业负责人王先生介绍,上次有个香港37万米的面料订单,客户预付了75%的资金,然后自己添了一部分钱,找棉纱厂把预定了全部原料。但临到发货时,对方看棉价暴涨,要求提价5000元/吨,并解释,有人出价更高,如果不接受,这批货给出价高的人,原来老合同不是不执行,但交期不定。无奈之下,王先生只能接受,然后货物装车在从安徽发往浙江的路上,又涨了1000元/吨。
货源短缺也是纺织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王先生指着库房剩余不多的棉纱库存介绍,以前买棉纱,打电话要10吨,结果供货商送15吨来,说先放在工厂里慢慢用,不用着急付款。但现在要10吨货,送来3吨就算不错了,还要现款支付。这样下来,工厂原料库存周转就越来越吃紧了。
棉价暴涨货源紧张,主要是由于全球棉花大减产。美国农业部信息显示,2009至20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将比2006至2007年度减少20%,产需缺口在350万吨。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连续三年下降。2007至2009年棉花产量分别为762万吨、749万吨和640万吨。今年我国的棉花产量也不容乐观。
今年9月至11月初,国内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从每吨约1.8万元暴涨到3万多元,涨幅约70%。在纺织业,棉花是最基础的原材料,尤其在内衣、家用纺织品等领域,棉纤维几乎占了企业制造成本的60%至70%,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缓解市场供应紧张,国储棉自8月份开始先后投放了100多万吨储备棉。
“但拍出来的都是些328、329级的棉花,做做手套可以,用于服装面料的高质量储备棉很少。”王先生表示。
另外,节能减排对江浙纺织业正常生产也产生影响。在袍江工业开发区马路上,记者并没有见到想象中车水马龙的状况。据当地一家印染企业介绍,今年5月份开始确保上海世博电力供应,到了8月至10月又是节能减排,江浙191家印染企业有将近100家处于半停产状态,还有90几家一个月强制停工5个工作日。“印染费上涨了2毛多,订单都卡在这里造成延误,出口企业光空运费都亏了不少。”
用工荒人民币升值成隐忧
原料价格上涨,总会有跌回去的一天,但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却很难改变。
在绍兴,记者遇到华东某大型服装企业高管郑瑜,他是1999年接触服装行业的。据介绍,2000-2001年工人平均工资是600、700元,当时每台机器每天产值(台产)做到80元就够了,服装业很赚钱。但现在工人工资涨得很快,比如安徽合肥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要2000元以上,每人每天要70块钱。因此加上机器损耗、管理费、财务成本以及各项杂费,台产摊下来至少要做到160、170元才有利润,工资上涨对服装外贸企业有很大的影响。
据有关研究数据,目前我国正迎来“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一般的劳动年龄人口(16岁至64岁)在2010年至2015年将处于峰值,随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会不断下降。
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对纺织业经营构成长期压力。
从2005年7月开始,人民币启动汇改,截至2008年下半年累计对美元升值了17.5%,其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汇率暂保稳定,但到了今年6月人民币重启汇改,迄今为止又升值了2.7%。
“近几年,服装出口也在给国外客户提价,对方接受是个逐步的过程。像人民币升值20%,服装利润越来越薄,只能靠大规模走量来维持,但这经不起原料价格波动和交货期延迟赔偿的折腾。比如近期这两个影响因素就叠加在一起,外贸订单非常难做。”郑瑜表示。
纺织业苦寻应对之策
纺织业经营环境日渐恶化,企业纷纷寻找应对办法。
郑瑜说,短期原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贸易订单模式转移风险。比如以前对国外客户的报价是1个月内有效,今年下半年调整到1周内有效,最近几周报价有效期又缩短到只有2天,这样可以降低接单的风险。而对于人民币升值、用工荒的长期影响,则只能通过扩展内需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工厂向内地转移的办法来舒缓。
“现在内销服装价格比外销还要高,比如一件品牌中档衬衣,在国内卖300、400元人民币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卖到国外一个吊牌还不到50美金。又比如像迪卡侬、361,内销的台产能做到300、400元。而外销沃尔玛的台产只有150元。原来有些外贸企业就开始专门做国内市场了。”
再就是工厂向内地转移,提高生产效率。郑瑜所在成衣生产企业除了在上海、江苏启东有工厂外,又在安徽投资设立工厂,并在内地与其他工厂合作,降低用工成本。这些工厂总共有2000多名工人,通过接外贸大订单,提高工人熟练度,把台产从150逐渐做到170,增加利润。
但记者也注意到,王先生的织造工厂并没有内迁打算,他的工厂只有100多个工人,大多数为本地人。为了留住工人,公司新盖了宿舍,里面配有电视、空调、洗澡间。并且工厂明年预算,所有工人工资将上涨20%。
据介绍,纺织业中游的织造、印染环节实际上已不属于劳动密集型,里面技术含量相当高。1个工人管理很多台织机,或1整条印染生产线,真正进行生产的工人不多,主要都是机器自动运行。因此,和下游成衣制造相比,对用工成本不是那么敏感,通过内迁腾挪生存空间的余地也并不太大。反而江浙地区纺织产业群在物流、配套、治污上具有优势,单个企业迁出去了运输成本会增加,可能还没法生存。
用工荒人民币升值成隐忧
原料价格上涨,总会有跌回去的一天,但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却很难改变。
在绍兴,记者遇到华东某大型服装企业高管郑瑜,他是1999年接触服装行业的。据介绍,2000-2001年工人平均工资是600、700元,当时每台机器每天产值(台产)做到80元就够了,服装业很赚钱。但现在工人工资涨得很快,比如安徽合肥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要2000元以上,每人每天要70块钱。因此加上机器损耗、管理费、财务成本以及各项杂费,台产摊下来至少要做到160、170元才有利润,工资上涨对服装外贸企业有很大的影响。
据有关研究数据,目前我国正迎来“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一般的劳动年龄人口(16岁至64岁)在2010年至2015年将处于峰值,随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会不断下降。
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对纺织业经营构成长期压力。
从2005年7月开始,人民币启动汇改,截至2008年下半年累计对美元升值了17.5%,其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汇率暂保稳定,但到了今年6月人民币重启汇改,迄今为止又升值了2.7%。
“近几年,服装出口也在给国外客户提价,对方接受是个逐步的过程。像人民币升值20%,服装利润越来越薄,只能靠大规模走量来维持,但这经不起原料价格波动和交货期延迟赔偿的折腾。比如近期这两个影响因素就叠加在一起,外贸订单非常难做。”郑瑜表示。
警惕产业资本流失
王先生家里有兄弟四人,创业之初都开工厂。十年过去了,现在只有王先生一人坚守织造厂,虽然他名义上是老板,但却是兄弟当中混得最差的。
“有时候想想工厂关了算了,做起来很没意思。”他说,这批60全棉纱进来后,市场价格从39000涨62000元,光卖棉纱就能赚2万/吨,还是现款。但辛辛苦苦给客户做成面料,每米却只能赚5毛钱,还要保质量,包运输。“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实业了,柯桥轻纺城门市部炒炒就发财了。”
王先生工厂主营业务没赚多少钱,当初前店后厂在轻纺城买的铺面却涨上了天。2008年王先生在柯桥租了一间门市,租金15万元/年,当时承租权价格是130万元,去年租金涨到25万元,承租权却给炒到了285万元,今年房租是29万元,承租权更飙到了400万元的天价。
“后面有个工厂,前年关了,老板把厂房和宿舍租出去,每年光收租金也几十百把万。他再搞点贸易和投资,日子过得比我幸福。”王先生说。
实体企业难做,资产价格泡沫却迅速膨胀,这给企业主心理带来巨大冲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纺织业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正出现产业资本搬家的趋势。像目前纺织市场铺面炒客很多以前是做面料行业的。柯桥有个春天百货,下面有一排店铺,3年前刚造的时候,有人花1000万从开发商手上买了12间,过了一段时间房子盖好了,他1300万卖给第二个人,赚了300万,结果第二个人又拿了2年,最近刚刚以接近6000万的价格出手。
也有人把工厂清盘后,转战民间借贷市场。比如2007年、2008年市场资金紧张,他们主要是做银行承兑汇票,现在又开始做地下转贷业务,即类似于过桥资金。据业内人士介绍,金融危机的时候,银行放出很多短期贷款帮助民营企业周转,而这些贷款陆续到期,企业想要续贷,又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几千万、上亿的现金把老债还上,只能先从民间借钱还银行,再从银行拿新的贷款。所以转贷需求一下子放大,现在这个业务很赚钱。比如1000万元资金,做一次就有几万、十几万的收入,一年下来能达到20%的收益,而且轻松,和银行关系搞熟了,确定企业还款后会再放贷,于是钱上午存进去,下午取出来,基本不承担什么风险。
行业遭遇困境,外部诱惑重重,但欣慰的是,仍有不少企业通过存量技改、引进先进技术继续在行业内谋求发展。
远通纺织就通过自主研发生产高档圆机,今年投资1.5亿元新建年产1500万套无缝针织内衣生产线项目,凤仪轧染则从简单的印染加工向高科技的节能减排印染设备制造发展,该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高新技术转化项目。据绍兴经贸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纺织业提升类项目高达248个,完成投资43.8亿元,同比增长13%,比全县工业投资高出6.7个百分点。
“服装纺织是传统行业,难有暴利,但终端消费稳定,内需增长很快,企业用心做是有机会的。”郑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