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网站首页
频道首页 | 公告通知 | 配额查询 | 招标专栏 | 配额行情 | 清关情况 | 配额快讯 | 配额分析 | 配额调剂 | 签证情况
 你现在的位置:频道首页 >> 信息正文
如何突破应用藩篱?——关于纤维创新应用的那些事儿

发表时间:2010年11月25日    作者:李娟

  当年,美国杜邦将“莱卡”从“三口”(领口、袖口、脚口)拓展应用到整件服装,开辟了氨纶应用的新时代。在成功的品牌化运作之下,即便杜邦变成了英威达,直到今天“莱卡”吊牌仍然意味着时尚、高端。“莱卡”将纤维的应用创新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的“的确良”
  
  无独有偶,给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留下深深烙印的“的确良”,实际上也是杜邦公司涤纶产品的商品名“大可纶”,只不过经过粤语与广东话的演化,变成了“的确良”。
  
  仔细想来,涤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颇有些“莱卡”的味道。当化纤在国内属于稀缺品种时,“的确良”因有别于天然纤维的挺括、抗皱等特点风靡全中国。后来,涤纶产能逐渐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国涤纶产量每年增速几乎都达到两位数以上。产能快于需求的增长速度,加之人们对天然纤维亲肤性、舒适感的怀念,使涤纶行业一度面临产能过剩危机。此后,涤纶行业推陈出新,不但开发出仿毛、麻、丝、棉的仿真纤维,还将吸湿排汗、恒温、远红外等功能赋予纤维中,在功能性方面大放异彩。由此,涤纶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强劲的需求增长。

  令人感叹的是,这样类似“莱卡”的经历是整个中国涤纶产业的共同行为,若以单独的企业为主体,恐怕目前谁也没有复制“莱卡”的能力。

  突破自上而下
  
  有人说,纺织产业链的创新要自上而下,由纤维原料的创新,引领下游面料乃至服装的创新。比如下游的服装设计师很多不太了解面料,更难以对纤维原料有所把握。所以,纤维创新必须引领市场、引领趋势。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的相关人曾向记者举例证明这一观点。

  自2008年开始,在化纤面料的研发、生产、后整理方面颇有心得的福华世家,总结参加韩国大丘、意大利米兰展会的一些经验,在上海面料展上举行化纤面料新品发布会。当时很多人感到不屑,认为在纺织服装整条产业链上,发布会只是服装企业的专利。事实最终证明了福华这一策略的正确性,公司的发布会至今仍然按期举行,不仅吸引了更多上下游相关企业,吸引了知名设计师,还引领了流行趋势。现在,福华每周研究化纤面料新品10多款,一年下来,有10%以上的能够做到引导市场。
  
  目前,纤维行业在这种创新模式上主动或被动的有了一些觉悟。继2008年粘胶企业江西赛得利举行粘胶产品流行趋势发布会后,这几年的北京纱线展也都会设置纱线流行趋势展览区。当然,效果相对还比较有限。

  同样,盛虹化纤以PTT纤维为原料引发“记忆面料”浪潮,也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创新。

  小企业被迫创新
  
  从一些事例中可以发现,善于自上而下创新的多是某一领域的大型企业,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较高的知名度、较强的研发实力,能够支持他们完成这种创新,也有能力承担失败的风险。而那些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有些完全从市场需求出发,有些甚至是迫于生存的压力。
  
  盛泽汉通纺织有限公司在盛泽一带小有名气。公司绝对属于典型的小型企业,但却赢得了“单丝产品看汉通”的美誉。公司董事长沈汉镛坦言,这些年来他总结出来小企业的两条生存法则:一是必须差异化,二是必须降低整体成本。据他介绍,汉通目前形成的用天丝、亚麻、莫代尔等原料研发薄型面料的特色,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2009年前后,金融危机迅猛来袭,像汉通这样抗风险能力差的小企业,在需求下降时只能降低开工率。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同时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沈汉镛结合市场需求开发薄型面料,“20D的单丝我只用10多克,别人1米布原料成本可能要10块钱,我做薄型面料就只要几块钱”。危机之后,汉通彻底转变思路,要做别人不做的、难度大的品种,避开激烈竞争。前段时间,汉通研发的亚麻与天丝的交织物,获得了国外客商的高度关注。用沈汉镛的话说:“小企业不和别人拼销售额,卖多少钱是一回事,赚多少钱是另一回事。”

  夺回失去的地盘
  
  记者近日到某腈纶厂,听说企业正与下游合作开发,尝试将腈纶用在户外用品上,这在国内尚属首家。企业目前已有一些成果,等待时机成熟时再推广应用。用腈纶制作的大型遮阳伞被安放在厂区内的醒目位置,伞上印有“XX厂原液着色腈纶”字样,使来访者对所用原料一目了然。

  据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用涤纶制作的高端遮阳伞价格约为1800元/把;原液着色腈纶制作的遮阳伞成本在1000元/把左右,卖价虽还没有确定,但可操作空间较大。该人士调查分析认为,鉴于腈纶在某些方面更为优越的性能,其取代高端涤纶遮阳伞在国内大规模应用很有前景。“十二五”期间,该厂在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应用上,一方面将开发用于遮阳伞、家用净水器渗透膜及窗帘等的腈纶产品,另一方面将在腈纶用于聚丙烯腈碳纤维方面有所作为。

  可见,腈纶在被价格便宜、创新相对容易的涤纶产品大规模替代以后,由于应用领域的创新,又有可能夺回失去的地盘。
  
  利用废旧塑料瓶等生产的再生化纤,虽然是循环经济的典型产业,但长期以来多限于低端应用。当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时,转型升级成为必然。于是,宁波大发开发了PET/PP、PET/PE共混再生短纤应用于产业用纺织品;杭州富兴集团用废塑料瓶做成高档地毯,融合设计理念,进行品牌化运作;山东龙福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再生工业长丝,并实现从聚酯瓶到再生毛毯的一条龙循环模式,等等。

  由此观之,对于纤维创新与应用有效结合的问题,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再三斟酌之后,总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短信订阅】【信息定制】【发表评论】【收藏此页】【纺织通】【联系行业分析师
相关作者  
·解决“卖出去”问题——从2010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创新论坛体会转型升级[2010-11-17] 
·王天凯: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应尽早、切实实现国产化[2010-11-15] 
·好景能否长期持续——涤纶产业链:健康的平衡成为常态[2010-11-10] 
·摆脱资源束缚 满足功能要求——化纤业:哪些要素指引品种创新?[2010-11-03] 
·轧工质量对棉花价值的影响[2010-10-04] 
·从补充到部分替代——为再生聚酯产品正名[2010-09-29] 


相关资讯  
·中国化纤协会:2024年一季度化纤行业运行简析[2024-04-24] 
·中国化纤协会:2023年中国化纤行业运行分析与2024年展望[2024-03-22] 
·坚定信心筑起“护城河”!——2024:化纤行业把握哪些发展关键点?[2024-02-04] 
·中国化纤协会:2023年上半年化纤行业运行简析[2023-11-23] 
·化纤行业:2023年的日子过得怎么样?[2023-12-28] 
·自主可控,国产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的不二法门[2023-09-11] 
相关出处  
·扩张期“紧箍咒”——21家上市纺企2010年三季报泄露高费用隐忧[2010-11-23] 
·继续强化四大指标——杨世滨:未来五年针织行业要关注“四化”[2010-11-23] 
·短期内不会大跌 高棉价下纺织企业如何规避风险[2010-11-23] 
·新棉销售进度放慢 上周国内外棉价均大幅下跌[2010-11-23] 
·家纺与动漫产业首次对接——杨兆华:产业逐步细分 发展更为广阔[2010-11-22] 
·国务院严查恶性炒作行为 近期棉花供应有望增加[2010-11-22] 
 
·纺织品HS代码
·输欧盟纺配类别对照表
·输美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输欧盟纺织品临时管理目录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配.
·查询:07年度输欧美纺织品首.
·06纺配招标公告公布 樊敏.
· 眼光放在本土上——奥特莱斯.
·商务部关于07年度输欧(美)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第一纺织专业网站群  
CopyRight ©2005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