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11月25日刊文指出,自11月12日起,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其中棉花跌幅最大为23.6%。行业人士就此表示,棉价暴跌意味着纱厂的高利润走向终结。
发改委称,大宗商品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市场存在过度炒作行为,价格脱离了供求基本面,资金获利回吐,快速撤离。
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表示,截至11月1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近期合约价格已由年初的13280元/吨上涨至27100元/吨左右,涨幅达到104.07%。同期,现货三级棉价也由12977元/吨上涨至当前的28500元/吨左右,涨幅达到119.62%;如果与暴跌前33000元左右的最高价相比,则涨幅更是高达150%左右。
本月中旬以来,曾经连续两个月价格飙升75%的棉花期货,已连续多个交易日出现跌停,而籽棉、皮棉等价格波动同样剧烈,短短一周跌幅就达10%左右,市场交易也由先前火爆迅速转变成冷清。棉价暴跌引发整个纺织原料市场地震,聚酯、粘胶、纱线等均出现明显下跌。
汪前进就此指出,从棉纱利润来看,今年3月纱厂利润开始大幅飙升,据第一纺织网测算,此阶段部分企业毛利润率达到20%以上,随后稍有回落,但总体看,今年纺企棉纱理论利润普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常州某纱厂的总经理潘浩若也表示,今年纱厂每吨棉纱的利润可以达到6000-10000元,以前每吨只有1000-2000元,纱厂手中的现金流非常充裕。但现在棉纱的价格开始松动,每吨下浮了500-1000元,再过一两个月行情会进一步明朗。
苏州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则表示,纱厂今年盈利的秘诀在于年初储备了大量的棉花和纱布。此前华孚色纺证券事务代表姜澎也曾表示,该公司今年在棉花价格较低的时候收购了大量棉花,因此在经营上有较大主动权。
另一方面,汪前进指出,由于盈利能力大幅增加,成品库存几乎没有,多数纺织厂的纱布库存一般都在半个月以内。一些库存见底的纱厂此前派出了大量的业务员采购棉花,却赶上了如今棉花价格大幅跳水。
而潘浩若表示,由于国内棉花和棉纱价格大幅飙升,使纺织服装业订单加速向越南、印度等国家转移,原来是成衣企业向外转移,现在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加入到向外转移的队伍,这些都会减少对国内棉纱的需求。目前纱厂虽然下调了棉纱的出厂价,下降的幅度还不大,如果明年1-2月美国等海外市场对华订单明显减少,估计棉纱的价格还将进一步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