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讯】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撰文指出,未来五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望达到1:5。
中国经济较快发展、出口快速增长、外贸顺差持续上升、外资大量流入以及外汇储备迅猛增加被普遍认为是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实际上,人民币汇率的根本上还是由其购买力平价所决定的,至于变化的趋势和节奏,不取决于国外压力,而取决于内部承受力。
购买力平价和中国高增长的汇率指向
将通胀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因素、经济开放程度等构成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我们测算,自1986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处于低估状态,按照目前通胀水平及中美经济增长状况,美元兑人民币均衡汇率应在5.8左右,当前汇率表现为低估。
动态推算,人民币升值弹性为,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率每差3.21个百分点,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人民币的升值弹性计算的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5.7。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GDP增速回落到8.6%。长期看,劳动、资源、土地、技术、环境等要素瓶颈的制约越来越强,市场经济制度越来越完善,制度创新的空间减小,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从“库兹尼茨增长”转向“熊彼特增长”,2012年后经济增长率将下滑至7%-9%。
如果按照我国经济2010年增长10%、2011-2012年年均增长8%、2013-2015年年均增长9%计算, 2009-2015年累计增长81.3%,而美国即使2011-2015年年均增长3.0%,2009-2015累计增长为16.0%,相差65.3%,按照3.21的升值弹性估计,2015年人民币需在2009年底的基础上升值20.3%,即到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达到1:5.6754的水平。
实际上,人民币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外部升值压力。金融风暴以来,面对经济低增长和无就业复苏,奥巴马在匹兹堡金融峰会上提出“全球经济再平衡”口号,剑指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
未来五年,中国与西方经济形式的对比将更加明显,并将形成五个方面的鲜明对比西方国家债务扩大,中国外汇储备继续高增长;美国贸易逆差与中国贸易顺差同时回升;美国、欧洲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国发生“用工荒”;美国房地产依旧萧条,中国房价打压不动;美国、欧洲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从而使中国无法摆脱“再平衡”压力,人民币汇率将是压力的焦点。
这五大对比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处于艰难复苏中的西方诸国,一定会把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焦点,并且持续不断地制造贸易摩擦,并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巨大的升值压力。但从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及出口企业的生存、产业外移的可能性来分析,中国国内经济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承受能力都在显着增强。
预计2015年人民币升值到1:5
不仅从外部压力、内部承受力、购买力平价来看,人民币升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长期的趋势,而且从国内经济均衡来看,人民币升值的迫切性也越来越强。
由于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以及为了稳定汇率而不断购买硬通货,央行已经积累了2.6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购买这些外汇储备的代价就是发行了近20万亿的人民币。因上述外汇占款所被动发行的20万亿人民币只能在国内流通,结果就造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以及国内经济的失衡。
中国作为一个总量高达4.72万亿美元的大国经济,用内部失衡作为外部均衡的代价是不划算的;用整个经济的失衡来换取出口产业局部的稳定也是划不来的。过去几年我们已经为了这个外部的、局部的利益而付出了太多的代价,这种付出是不可持续的。
从长期来看,大国崛起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对某些数字的恐惧。具体到汇率而言,大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其本币升值是必然的长期趋势。100多年前,伦敦是全球经济中心的时候,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是1:4.86。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到1993年,这个汇率已经变成1:1.4,美元升值了三倍多。1971年,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是1:360,随着日本强大的经济地位逐渐得到世界认可,到1995年日元最高升至1:79。在德国经济的崛起过程中,德国马克的汇率也经历了同样幅度的升值过程。
目前,中国最具生产能力、储蓄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巨大人口,在走出“贫困陷阱”后终于形成生产、消费和资本形成能力的正向循环,从而奠定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长期趋势。2008年,中国GDP 4.3万亿美元,日本4.9万亿美元。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9.1%,日本经济增长-5.2%,如果不考虑汇率因素,中国GDP将达到4.72万亿美元,日本GDP将是4.66万亿美元,中国将超过日本;但受日元大幅升值影响,2009年中国GDP略少于日本。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预计全年略超10%。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将全面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是中国国际经济地位大幅提高的重要标志。与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相对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1:5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5时代”,人民币国际化才将成为现实。